
時尚生活
日本味
提及日本當代藝術,首先會想到村上隆、奈良美智等,而在其光環下的日本當代藝術實際上到底怎么樣?那些知名或著名藝術家作品,動輒拍出天價,眾多熱愛藝術的人們只能望其興嘆,難道藝術只能是收藏家獨有的專利?
藝術家張曉東策劃的一個題為“樂園——東方當代藝術展”顯然打破了人們的這些固有認識,這次展覽,可以還原一個日韓尤其是日本的商業明星背后的部分當代藝術面貌;也希望引發人們思考,藝術如何能與生活結合,最大限度地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和藝術素養。
本專題文/圖 本報駐京記者 趙琳琳


50位中日韓藝術家聯手打造“童趣樂園”
一走進“快樂公社”的大門,溫馨而親切的感覺就迎面撲來。這里沒有798的狂熱與躁動,沒有四處可見附著著歐美藝術流派風格影子的作品,沒有難以讀懂的抽象線條和需要費力去理解甚至是猜度的各種“主義”。
進門即見幾尊雕塑,亞洲人的端莊面容,身著絢麗色彩的衣服,背后還張著兩個巨大無比的蝴蝶翅膀,活似神話中的蝴蝶姑娘現世;還有那長著姑娘的臉龐,而實際上是菜青蟲的身體等等,這樣的形象一旦被藝術家以雕塑的藝術手法表現出來,讓人立刻有了說不出的新鮮,如同進入了一個神話的世界,一個充滿童趣的神話花園……
這些可愛的、富有創意的作品全部出自于日本、韓國和中國藝術家之手。策展人張曉東向本報記者介紹說,本次展覽匯集了來自中日韓的近50位藝術家的作品,作品形式涵蓋繪畫、雕塑、裝置、攝影等藝術形式,在參展的藝術家中,日本藝術家占據大多數,有近40位,除了橘田要子、平田隆宏、高橋治希等日本中生代藝術家外,日本藝術界的前輩相原信樣等也應邀參加。
張曉東,在日本生活工作過17年。他曾赴日本藝術類院校就讀,并在日本愛知縣生活和工作,那還是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那時候,我是懷著對先進的日本的文化藝術的學習和追求而來到日本”,但當他第一次來到日本名古屋,眼前的一切甚至讓他有些失望。那低矮的建筑,散發著濃厚的歷史的味道,似乎有些陳舊,看不到想象中的繁華,甚至高樓大廈還不比當時的中國發達城市多。
然而,在日本生活了一段時間后,他逐漸發現了日本文化中的魅力。在名古屋車站,張曉東看到,就算是再小一塊的廣告牌,日本人都會將它制作得精美細致,并將它掛得橫平豎直,整個車站所有的裝飾、甚至地板上鋪設的方磚都是如此,“從這些細節中能感到的是日本人生活品質之高”。張曉東說,在日本,這樣的景象到處都是,事實上,在日本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中,就可以強烈感受到這種,源于高品質生活的精致、安靜的藝術氣息。
“先前很多人問我,在日本,除了村上隆、奈良美智,當代藝術還有什么形式?其實很多日本藝術家的藝術是很生活化、很輕松、很活潑的?!睆垥詵|說,村上隆、奈良美智雖然能夠代表日本的那種動漫概念的當代藝術風格,而且在國際上獲得了巨大的認同,但是,他們不是日本當代藝術的全部。

部分展覽作品

如果你輕輕走過,碰到感應裝置,花苞的燈就會自動放光。

如果你是失眠者,這里有上千只小綿羊可供你數。
追求與798完全
不同的精神狀態
張曉東說, 回國后為了建立自己的展覽廳,他曾經考察過798,卻很快發現798并不適合他追求的東西,“我追求快樂文化,追求一種有品質的生活,我在日本看到很多精致的藝術品,盡管精致并不是評價藝術的唯一標準,但我覺得這種精致在當下的中國有非常現實的意義。”而798的氛圍實在不適合張曉東所倡導的這樣一種藝術形態的生存和發展,后來,他選擇了在北京市通州區的一處藝術區,建立了“快樂公社”。
他說,希望能讓更多的中國觀眾了解日本中青年的藝術狀態,想讓他們看到一個與中國熱鬧的798的藝術生態截然不同的生態,即更安靜、更細致的精神狀態。
策展人張曉東:
“在日本,很多平民
也愛好收藏藝術品”
廣州日報記者:你所了解的日本當代藝術的現狀是怎樣的?
張曉東:日本的當代藝術家都有和生活融為一體的一種情趣。比如,日本人非常喜歡“可愛”這個詞,日本當代文化中一個突出的特色就是“可愛文化”,他們為可愛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含義,可愛的丑,可愛的老。雖然在高校中,以歐美藝術為代表的教學和創作依然占據著主流,但是,這樣一個自我的、生活化的藝術創作正越來越流行,這反映了日本當代藝術中的一個趨勢,那就是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致力于藝術與生活的結合。現在在日本,很多平民也愛好收藏藝術品,而并非僅僅是那些收藏家才能收藏一樣。
廣州日報記者:起初是怎么想到要策劃這樣的展覽?
張曉東:在中國,盡管我們的藝術環境越來越好,但現在中國在海外的藝術形象還是先前的那些玩世現實主義等符號,絕大部分藝術家走的道路是通過畫廊做展覽賣畫。我在日本工作生活了17年,所接觸到的日本藝術與我所要推行的藝術理念息息相關,其實藝術可以與商業、與生活結合,藝術家可以有其他的生存方法。只靠畫廊賣畫生存,會對藝術家的創作形成很大的限制。
廣州日報記者:你多次提到藝術的生活化,與大眾的結合,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狀態?
張曉東:我在日本的時候,經常有掏錢買畫的沖動。當然不是說那藝術品有多么多么好,而是說他們全民的藝術修養非常高,這正是中國所缺的。
我希望通過藝術公社,把藝術與大眾結合起來,創造一種具有中國式的唯美和品質的新生活方式。在這種新的生活方式里,藝術家能與設計商店、家庭布局、建筑等結合起來,把藝術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僅僅把藝術停留在畫廊中。藝術肯定是有實用價值的,只是如何發掘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