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戰博物館參觀守則
“參觀時請放慢腳步”的規則日前在泰特英國美術館(Tate Britain)被徹底“打破”,從七月到十一月,急速狂奔的身影將代替傳統靜態的藝術品展現給觀眾。每隔30秒,50名跑手依次以最快的速度,穿越長86米、位于館內中心位置的杜威恩畫廊(Duveen Galleries) -- 這便是來自馬丁·克雷德(Martin Creed)的觀念性藝術作品《第850號作品》(Work No. 850)。
馬丁·克雷德(Martin Creed)
馬丁·克雷德(Martin Creed)現年40歲,1990年畢業于倫敦斯萊德藝術學院(The Slade School of Art),憑借一間光線忽明忽暗的空屋《第227號作品》(Work No. 227),獲得2001年度特納獎(Turner Prize)。克雷德命名作品的習慣自成一格,僅冠之以數字,借此“冰冷”的表達來顯示其對每件作品的公允,無論該作品的規模是大是小、成本是高是低。
《第850號作品》(Work No. 850)
《第850號作品》(Work No. 850)可謂承襲舊貌又別開新面,依舊采用簡單元素,不成想卻簡單成了一個動作——跑。被問到創意的來源時,克雷德談起他的親身經歷:“在意大利巴勒莫(Palermo)時,我們準備去參觀嘉布遣會地下墓穴(Capuchin Catacombs),可到達時只剩下五分鐘的參觀時間。我們不得不跑起來,以全速穿過墓穴,同時觀看著兩旁那些掛在墻上身著盛裝的木乃伊,試圖不錯過任何景致。這種狂奔參觀的方式很好,特別是因此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為什么我們欣賞一件作品的時候要用很長時間?一秒鐘不行嗎?”
不過在其他人眼里,這件作品并非只意味著觀看方式的改變。泰特英國美術館館長(Tate Britain)斯蒂芬·德查(Stephen Deuchar)認為它以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回歸到對于人類體態描述的傳統上;也有人認為這是對克利“用一根線條散步”理論的動態延伸;而來自加拿大的心理醫生勞倫斯,則以為正在拍攝耐克的廣告。
一個置于博物館的奔跑動作會引起如此之多的聯想,大概正是《第850號作品》(Work No. 850)的迷人之處。究竟是古典雕塑的活體版本,還是質疑大眾慣有欣賞藝術的方式?是對現代忙碌生活的反思,還是對倫敦成為奧運舉辦國的慶祝?無論怎樣的解讀,你都無法否認作品中蘊藏的活力,難道這還不夠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