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休斯敦紀事報》在報道中稱,此次雙年展有助于人們全方位了解中國的復雜社會,在休斯敦雙年展向世人展示最優秀、最具原創性和最具社會意義的攝影藝術的不懈努力中,2008年豎起了又一座里程碑。另有報道指出,孫國娟、陳羚陽和劉麗杰三人的“當代視角”展對宗教、民族、性別、城市變遷、身份認同、全球化、當代藝術與中國傳統藝術及中國歷史的相互關系等一系列問題給予了應答。
視覺藝術網站Glasstire刊登了美國著名藝評人沙.鮑伊的系列文章,對今年中國的參展作品做了由表及里的分析。“中國的攝影史完全不同于歐洲或者美國,如果只是一頭扎進當下的作品,而對這些作品在政治上和美學上的發展演進不覺不察,那便只會感到困惑和矛盾。乍看之下,一些當代攝影作品既令人難以索解,在藝術上又顯得青澀,但是應該指出,理解中國社會和藝術現狀的關鍵,便是對中國的攝影歷程做出回溯。”文章中對莊學本和沙飛的攝影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莊學本)拍攝的肖像滿懷深情地勾畫出一個民族那份難得的平和與從容——可以想見,此前他們中是極少有人見過照相機的。”“莊學本鏡頭中的肖像之所以蘊藏著力量,是因為當地百姓通過沉穩而直接的目光接觸傳達出一種透著自信的鎮定。而注視一旦中止,雙方之間的交流便會隨之動搖。”在論及沙飛時,鮑伊寫道:“看著他拍攝的的GCD領導的軍隊,我發現不知不覺中自己已在內心里站在了他們一邊——婦女們專心地捆扎著土制手榴彈,埋伏中的步兵戰士嚴守命令紋絲不動,士兵們一絲不茍地完成一次又一次演習和操練,所有這些都令我肅然起敬。假如說沙飛拍照就是為了激起民眾對中國軍隊的體恤和自豪,那么我不得不說,他的確具有大師水準。”
《休斯敦新聞》刊登了美國藝術家、作家凱利.克拉斯邁耶的評論文章。文章中稱:“在‘民族志、報道攝影與宣傳:1934-1975’這個展覽上,可以找到中國當代攝影的歷史依據。……它帶給我們引人入勝的背景信息,歷史仿佛觸手可及。”作者克拉斯邁耶還將莊學本比作以拍攝北美印第安人聞名于世的攝影大師愛德華.柯蒂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