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當代藝術因為消費文化的巨大影響而走向所謂平面化,雕塑也因其媒介的特殊性而保持著深度追求。雕塑在本質上是關于空間深度的藝術,不獨因為形體塑造是實體性的,其形面轉折、質感肌理都必須體現為三度空間的表現力,而且因為雕塑的審美感受和藝術想象,必須通過空間縱深才能實現——從物理空間到心理空間都是如此。
雕塑以其物質實在性讓我們在面對虛擬文化時,保持和對象世界真實而直接的聯系;雕塑以其質材堅固性讓我們在面對時尚文化時,保持文化心理的恒常性和穩(wěn)定性;雕塑以其空間實體性讓我們在面對表層文化時,保持精神意識的深度審視與自我發(fā)掘。我不相信當代藝術和當代文化將徹底走向表層化、淺表化、膚淺化的言說,恰恰是在面對這樣的流行文化時,藝術需要深度體驗?!徊贿^我們關于深度的認識必須有所改變。
現代主義對于藝術本體和自我意識的探索過于精英化,往往拉開了藝術創(chuàng)作和文化現實、藝術家和公眾的距離。當代藝術正是在這一點上逆向而行,展現了不同的知識態(tài)度、文化意識和藝術觀念。我們在很多青年人的創(chuàng)作中,看到了他們對于世俗、時尚、卡通、裝飾、圖形化和符號化等等大眾文化資源的無障礙利用。其形象塑造和形體構成的親切感,帶來了當下現實的文化氛圍和生活氣息,這是當代雕塑所發(fā)生的重要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坦率介入文化生活現實的同時,青年藝術家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當代雕塑與精神心理的深入聯系:或者以超現實形象觸動潛意識心理,或者以高反差對比啟發(fā)觀念性感受,或者改造傳統敘事以為戲擬,或者轉化日常事物造就反諷。這里沒有個人自我的一意孤行,而是將創(chuàng)作活動與周遭的生活現實聯系起來;這里也沒有文化精英的居高臨下,而是將精神追求融入互動的文化環(huán)境之中。其恰當的深度把握,體現了當代藝術中個體性與開放性并存互動的關系,也體現了藝術家對自我與大眾、當下性與歷史性的同時尊重。從這個角度來研究雕塑創(chuàng)作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乃是當代藝術批評的重要課題。
以上是我閱讀邀請展作品的體會,非常感謝西南青年雕塑家的創(chuàng)作為我提供思考的案例,也非常感謝華僑城集團為所有的參觀者提供了直面優(yōu)秀雕塑作品的機會。
重說雕塑的深度——2008西南青年雕塑家邀請展序
重說雕塑的深度——2008西南青年雕塑家邀請展序
重說雕塑的深度——2008西南青年雕塑家邀請展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