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年一季度,由蘇富比、佳士得兩大拍賣巨頭領銜的“當代藝術”專場交出了成績斐然的成績單,創(chuàng)造了若干世界新紀錄。但與此相對應的卻是內地市場的平淡。雖然嘉德等大公司也盡力表現(xiàn),但有人做過統(tǒng)計,內地以“當代藝術”拍賣著稱的幾家拍賣公司,成交率僅為60%-70%,同等重量級的當代藝術家作品也有流拍現(xiàn)象。這一切與07春拍的盛世景象相去甚遠!
就在當代藝術泡沫縮水的形勢之下,上海當代藝術家們卻在逆勢而起:中國冷抽象代表人物丁乙——這位第一個被“愛馬仕”邀請設計絲巾的中國藝術家,隨著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愛馬仕“錦繡夢想”絲巾展的相繼舉辦,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在不久前結束的北京保利當代藝術夜場拍賣中,丁乙的作品以115萬人民幣成交,創(chuàng)下本人的成交最高紀錄;在上周上海道明拍賣行的春拍中,他又以160萬人民幣的價格刷新了自己作品的價格,作為一位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以骨子里的“中國氣韻”來打動世人的抽象十字探索者。20年的沉淀與積累,從老師、朋友、藏家的不解、疑惑到逐步接受,及趨之若鶩,就連傲慢的法國人也低下他們自負的頭顱,這一路走來甘苦自知!
丁乙的現(xiàn)象代表著一批在藝術市場泡沫中默默無聞,始終甘守寂寞,以自由的精神與獨立的思想堅持著自己藝術理想的上海藝術家們。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薛松,在生活中有點憨,似乎總是處于沉思狀態(tài),大學時代他就開始了拼貼創(chuàng)作,這是日后他的作品當中最基本的語匯之一。熟悉薛松的人,都不會忽視十八年前那場發(fā)生在歌劇院畫家工作室的火災帶來的影響。大火改變了他的藝術道路,讓他產生了一種奇特的審美感受,也使他找到了“說話的方式”。他決心把“焚燒”的意象搬到畫布之上。他成為了用焚燒、拼貼的方式在畫布上完成作品與人們進行對話的藝術家。作為中國熱抽象代表人物的黃淵清,1963年生于上海,1989年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美術系,現(xiàn)任教于上海大學影視學院。他的睿智與大氣,在藝術家中甚為少見,他將中國書法的神韻融入抽象繪畫之中,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詮釋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他的每一件作品亦悄然散發(fā)著創(chuàng)作者本人的格局與氣象!
在此次成交額大量縮水的當代藝術品春季拍賣中,黃淵清與薛松兩人的價格均從07年的1.2萬美金左右增長至2.5萬美金左右,保持穩(wěn)健走勢,絲毫未受沖擊,這一切足以證明那些在沸騰的藝術市場炒作浪潮中,保持清醒與獨立;那些耐得住寂寞的藝術家們始終“可以用他們那黑色的眼睛找到光明”,始終可以走出一條寂寞但屬于自己的路來。
目前,各大拍賣行已經(jīng)在為08秋季拍賣征集拍品,盡管國內通脹通縮的經(jīng)濟形勢依然嚴峻,但我們相信,藝術品市場的日趨理性是必然的,而重要藝術家的重要代表作品依然可以維持穩(wěn)定的上升走勢。藝術收藏與拍賣也將為更多滿足了物質層面需求,轉而追尋精神層面滿足的人們所關注。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