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昕東向薩馬蘭奇介紹中方藝術家的參展作品
2008年8月3日,在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即將在北京舉辦之際,由程昕東任中方策展人、中希兩國當代藝術家共39人參加的“藝術與體育”大型展覽,在北京希臘之家隆重舉行。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到會并致詞。
這次參展的中國藝術家有隋建國、羅氏兄弟、翁奮、何汶玦、任思鴻、楊洮、李波等。他們以各自的方式,關注了發生在中國的種種“奧運”情結,以敏銳的視覺表述出了自己的思考。
隋建國的“擲鐵餅者”在展覽現場引人矚目。作品以幽默的巧思轉化了一個經典的古希臘雕塑,讓擲鐵餅的古希臘勇士穿上了中山裝,試圖提出當下全球化浪潮下“身份”的多種可能性。
羅氏兄弟的作品將當下中國最流行的文化元素與最傳統、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象征物不可思議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幅當下中國最豐富、混雜的社會萬花筒景象。
觀念攝影家翁奮用新媒體錄像,將各種體育競技的經典造型、中國的“奧運粉絲”以祼體的形象出現。他試圖向世界展示當下中國人民的覺悟與開放,令人們發出會心的一笑。
浪漫敏感型的藝術家何汶玦的藝術創作,始終體現著唯美的追求。作品畫面中的游者,讓觀者感受到自由的魅力。
任思鴻是出生在文革中的紅小兵。當年的紅色記憶始終在他的作品中出現,“標準”、“樣板”是那個時代的特征。三十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終于讓人們有了更多的空間與自由。藝術家在不斷提醒人們,這些實屬來之不易。
藝術家楊洮則重新描繪改造了“紅色經典”系列,顛倒了以往人們在腦海中已有的“樣式”,在“忍俊不禁”之余,藝術家試圖誘惑著人們去看一部他幻想中的好萊塢中式影片。
李波是最年輕的參展藝術家。這位剛從美術學院畢業的80后年輕人,感受到了新時代的亢奮與混雜。社會的多樣性使他陷入難以自拔的深思中,但誰又能回避現實社會的存在?其作品正是針對這些社會現實所作出的反應。這幅《北京歡迎您》已被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永久收藏。
由中希兩國當代藝術家共同參與的這個展覽,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與社會發展狀態下的當代藝術家的不同視角。交流,在當下的全球化時代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