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京大報恩寺地宮鐵函的開啟,一座高約一米的鎏金七寶塔日前驚艷亮相,經專家確定,此鎏金塔應該就是傳說中的七寶阿育王塔。
此鎏金七寶塔材質為銀質鎏金,由金線絲綢包裹置于鐵函中。包裹寶塔的絲織品類似南朝包裹佛塔舍利的“九重錦繡”,是非常珍貴的錦緞。南京博物館副館長華國榮稱,上千年的絲綢能夠保存得如此完好,實屬罕見。專家們巧手解開了包裹寶塔的絲織品“千年之結”,將寶塔展現于世。整個鎏金七寶塔金碧輝煌,雕刻精美,花紋清晰可辨,山花蕉葉內側雕刻的花紋金光燦燦,塔身泛著幽幽藍光,顯得極為神秘。此塔造型十分別致,專家表示,這個與此前石函碑文表述完全一致的塔就是傳說中的七寶阿育王塔,這是全國已發現的地宮塔中面積和體積最大的一個,堪稱塔王。按照碑文所寫,塔內應該會有金棺銀槨,可能也會有碑文中所說的佛頂真骨、佛螺髻發、感應舍利和諸圣舍利等物,一切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現。
在鐵函內部,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大量銅錢,多數有“開元通寶”字樣。據專家介紹,“開元通寶”是在唐玄宗年間始制,后世歷代都有加鑄。這些銅錢制作工藝較新,應為南唐或五代時期鑄造,可能并不用于流通,其中一枚“花錢”為此做出了佐證。這枚龍鳳鎏金錢幣正面盤踞著一龍一鳳,背面頂部也有一條鳳凰,下有花紋。這種“花錢”只為特殊理由制造,是一種表吉祥意義的紀念幣。“開元通寶”之外,鐵函中還發現了五銖錢和永通泉貨錢,前者漢代和隋朝都鑄過,后者屬于南唐時期。據此推斷,佛舍利曾在歷史上多次被供奉過。塔剎左側有一面垂直放置的銅鏡,被絲織物與塔剎緊緊連在一起,無法取出。這面銅鏡緊貼塔身放置,應含有辟邪意味。此外,考古工作人員還發現其他許多“寶物”,如金鳳凰、球狀寶物、沉香木、寶葫蘆等,更多收獲將在未來發掘中一一呈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