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
策劃人:黃專
時間:2008年9月1日-10月15日
地點:何香凝美術館
對于本次展覽的策劃人黃專而言,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王廣義并非全面當然也未盡真實,而那被遮蔽了的另一面,也就是這個展覽所要訴說的“另一個王廣義”。王廣義是屬于那種充滿力量但又無法捉摸的藝術家,對于他來說,其實藝術家所面對的是問題而不是意義,他之所以成為當代藝術的標識,也只有從他所面對和所想要解決的問題當中去探尋。
1984年,在中國整個文化界、藝術界特別活躍的時期,王廣義在哈爾濱參與組織了“北方藝術群體”。這個藝術群體在當時算是成立得最早的一個,他們聚集在一起探討美術的問題和文化的問題,思考中國藝術的發展方向,并試圖在本土與西方文化中尋找平衡點和結合的可能性。“北方藝術群體”在某種程度上也奠定了他以其生活環境作為創作的基礎和出發點。自1988年以來,王廣義以其特有的敏感和直覺提出了“清理人文熱情”,并以此理論作為這一階段最重要的工作,他試圖把當時的藝術問題拉回社會現實的軌道上來。從1990年參與美國加州的亞太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不與塞尚玩牌”開始,王廣義頻頻參加國際上的各種重要展覽,包括1993年的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1994年的第22屆圣保羅雙年展和1996年的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等等,他是中國當代藝術邁出國門的第一批藝術家之一。在面對中國藝術家的國際身份問題的爭論的時候,他以實踐發出中國當代藝術最鏗鏘有力的聲音。
“視覺政治學:另一個王廣義”所展出的作品,為王廣義自1989年以來創作的最重要和最大型的裝置藝術,這些裝置作品從未如此集中的在國內外展出。展覽根據藝術家在不同階段所思考的問題,分為以下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是危機預感(1989);第二單元是體制研究(1990-2001);第三單元是唯物主義神學(2000-2008);第四單元是冷戰美學( 2007-2008)。
1989年王廣義于珠海創作的《易燃易爆物品》成了這一展覽獨具意味的開端,并且也是理解王廣義的重要門徑之一。“易燃易爆”并不單純是指裝置本身的炸藥包所存在的危機感,它更是藝術家所處的特殊時代的指涉。這件作品顯然是繼架上繪畫《毛澤東》之后對“清理人文熱情”這一理論的又一重要實踐。在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王廣義轉向對中西兩種政治體制的研究以及本土唯物主義視覺神話的重塑,他在自己的藝術史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視覺政治學。這是第三、第四單元所呈現的主要內容。王廣義最新創作的《冷戰美學》系列既作為第四單元的獨立組成部分,也作為這一展覽的終結。這件作品包括“恐懼狀態下的人”、“帶防毒面具的人”、“躲在防空洞的人”、“防空洞剖面圖”等主題,藝術家同樣使用了歷史和政治這雙重資源,將20世紀60年代中國冷戰高潮時期在中國發生的一項全民性軍事備戰事件作為創作的背景,在這里它并不是為了喚起我們對這場運動的視覺記憶,而是為了某種現實論證。
為了更深入而全面的揭示王廣義的另一面,OCT當代藝術中心在展覽文獻的編纂上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在此次展覽的畫冊里,不僅涵括了王廣義一生創作的最重要的作品,還收錄了其大部分作品的草圖,以及作品和藝術家在各種類型展覽中的現場記錄,另外還有學者在各個時期所撰寫的重要研究文章。展覽文獻力圖打破常規的畫冊編纂方式,并提供一個理解王廣義及其作品的更具說服力的視角。該畫冊最終將由ARARIO資助正式印刷出版。
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8:00 (周一閉館)
地址:深圳南山區華僑城深南大道 何香凝美術館
電話:0755-26604540,26915150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