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由成都華僑城與著名美術批評家、策展人王林先生,攜手舉辦的“社區空間與當代藝術”大型雕塑展將在成都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盛大開幕。此次西南青年雕塑家邀請展共展出了來自全國各地15位西南籍卓有成就的雕塑家33個系列作品。本次“社區空間與當代藝術”雕塑展是成都華僑城舉辦的首次大型藝術展覽,特向公眾免費開放,持續時間為三個月。
此次展覽共分為8月展和11月展兩次進行。首次展出的31個系列作品是參展的15位雕塑家已創作完成的雕塑作品。11月份展出的作品將是雕塑家根據成都華僑城社區空間和環境特色進行的現場創作完成,成都華僑城將對所有創作雕塑作品進行永久收藏,并布置在純水岸半島多層社區空間內。成都華僑城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對話藝術,對話優質生活,通過社區空間呈現15位中國當代杰出才俊布局一刻的藝術魅力。
“社區空間與當代藝術”雕塑展在作品的特性上體現了了當代性與現場性:將雕塑家的個人創作成果納入公共空間,成為社區居民共享的藝術作品;同時讓雕塑家介入社區環境,激活創作思維,在個體意識和環境意識的碰撞與磨合中完成具有獨特創意的作品。此次“社區空間與當代藝術”雕塑展, 讓眾多優秀的雕塑作品成為公眾共享的藝術作品,為藝術走進生活創造了一條全新的途徑。
目前,在文化產業建設方面,華僑城集團目前已經擁有國家級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華夏藝術中心等一批文化藝術場所。每年,華僑城集團非盈利性地投入場館日常運營和學術研究的費用達數百萬元之多。華僑城對于城市的運營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地產開發。為建筑作品注入了鮮明的藝術基因,用先鋒的姿態重新定義了生活的本質。
成都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也隨著此次雕塑展的開展同時正式開館,未來,成都華僑城將通過這個平臺開展大量的文化藝術活動,將華僑城集團獨具特色的文化觀在西南地區得以繼承發展。對華僑城而言,城市的構建、發展,始終應該站在人性的角度。不單是修筑出房屋、開發出樓盤,文化產業也作為運營中的重要部分,目的是為人們帶來更多的創想生活,啟發這個城市的生活靈感。誠然,居住的空間在華僑城,成為了精神家園的承載物,無疑的理想人居的完美狀態就像參展的雕塑家楊小波所言:在我的生活中,雕塑是留給自己的精神家園。有它的存在,我還能感覺到自己是個有用的人……
據了解,成都華僑城還將在9月份舉辦“透視的景觀”雕塑展等一系列公益藝術活動,以帶動整個區域文化藝術氣息的滋生,使城市與社區,社區和居民之間,產生情感的撫慰與精神的共通,引發全民審美傾向。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