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展品押運兩小時
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業務部展覽項目主管趙古山告訴記者,他們曾經從西藏運過一批很貴重的文物到北京。由于該展品屬于整個展覽中的“眼睛”展品(最重頭的展品),于是請了三五個武裝保衛人員,兩輛警車隨身保護,并且在首都機場的旋梯下專門迎候。接到展品后,又由特警一路護送,在之前經過專門勘察的路線上行走。正常情況下,從首都機場開往中華世紀壇只需一小時左右的時間,那次,因為擔心文物安全,車速一直較慢,原本一個小時的路程足足花了兩個多小時。
勘察制定專門路線
據趙古山介紹,從博物館搬運文物,會制定詳細周密的搬運計劃,并派遣至少兩輛警車押運文物。搬運前,一般由公安局文保處勘察、制定專門的路線,確定該路線無大顛簸后才允許運輸。如果是長途運輸,必須請特警押運。
搬運展品時,會請技術含量很高、經驗很豐富的易碎品專業運輸公司進行搬運,專業人員會仔細查看,看展品哪個地方可以受力。押運車得選用有恒溫、恒濕功能的卡車,并且在車里安裝氣墊。一個能載重10噸的卡車,在安裝氣墊后,載重量大概只有原先的一半。
據首博相關負責人介紹,運送文物的車輛可直接進入10噸電梯。來到地下后,第一道安全關口就是裝有指紋識別系統的、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三防門。這三防除了防盜,防水是工程師們為這個地下大門設計的第二大功能,博物館的地下文物庫房一旦進水,后果不堪設想。
同樣也是在北京西長安街上的民族文化宮,近些年就有一次由于熱力管道突然爆裂,藏有60多萬冊圖書文獻的地下庫房遭到高溫熱水的浸泡熏蒸。盡管人們全力搶救,但仍有2萬多冊珍貴圖書典籍被水浸濕,其中包括160多包屬于中國一級文獻的清代善本大藏經。
文物至少兩重包裝
被搬運的展品,一般都會有內包裝閘,里面充填棉花(14120,15.00,0.11%,吧)、海綿、紙屑、布料等物品。然后用棉布包裹文物,再用棉絮、棉花、紙屑等將箱子的縫隙填滿,保證文物不在途中碰撞受損,再將其放在木箱里。一般來說,至少有兩重包裝。紙箱裝滿后,有的還用膠帶封口,貼上清單,用打包機封箱進行加固。
對于有幾千年歷史的文物,特別是一些經過修復的易損文物,原則上是盡量不展出,如果一定要展出,則會請專家進行論證,如果論證結果是否定的,那就不展出。
展柜價值百萬
在首博,為了保護展品,展廳的溫度和濕度受到了最嚴格的監控,廳內溫度只有20攝氏度左右,和外面的炎炎夏日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據首博工作人員介紹,文物盡量少暴露在場外,一旦運輸到目的地后,就直接入庫或盡快進入恒溫、恒濕的展廳。
“展柜內部溫度控制在18攝氏度左右,允許波動范圍為2攝氏度;濕度控制在55%,允許波動范圍為5%;氧氣濃度控制在5000PPM以下,光照度控制在50lux以下,紫外線密度控制在75μW/cm2以下”。這是北京工業大學為《清明上河圖》量身定制的世界上最長的高科技文物密封展柜,全長16米,寬0.6米,是目前最長的恒溫恒濕充氮的文物密封展柜,既可作為文物展柜,又可以作為文物保存柜,在文物保存的溫度、濕度、照明、惰性氣體、展柜密封等方面的指標都遠遠高于國家標準。
在展品正式展出前,會根據不同的性質,制作專門的展臺。這些展臺都是經過測試的,比如一個七八百公斤重的銅器,就要保證該展臺有相當的承載力,不能變形、壓塌。同時,展臺、展柜都是請專門的制作公司定做,好的展柜甚至價值上百萬元。用玻璃柜罩著的文物,一般玻璃會采用加膠的,保證其不易破碎,如有破碎,也不會造成碎片飛濺或掉渣等現象。對環境極為敏感的文物,還需在展柜內定期補充氮氣。
避光展出紙、絲質品
在首博展出的T形帛畫于1972年湖南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的西漢帛制品,是首次以真身展現在世人面前,“布展的燈光雖然已經很幽暗,但是開展的時候,照射在帛畫上面的燈光還要加上濾鏡與濾網,有效地將傷害到它的紫外線擋掉。”據首博策劃部負責人介紹,這些“敏感”的展品,因為保存條件非常苛刻,不得不長期放在庫房里。這些寶貝直到開展前都必須用布簾遮蓋,防止過分受到光照。
對于紙質、絲質品,由于其特殊性質,不能接受強烈光照,不能在閃光燈下存放,否則會褪色。為了減少光照對文物的損壞和節約電能,紙質、絲質品只能接受冷光源,不能接受白熾燈的照射,也不能接受紫外線照射。否則,長期展出后,展出面和非展出面會有色差。有的展柜還使用先進的自控技術,保證沒有觀眾時,展柜光源自動關閉,進一步減少對文物的損壞。
現代博物館的文物庫房大多是全密封管理,庫房中空氣流動全靠機械運轉,如操作失誤容易使溫濕度產生變化,也就極易引發微生物的產生,使纖維品及各種文物受損。為了避免老鼠和蟑螂的出現,各種監控設備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高端安防系統
所有展覽開幕前,必須經過消防、公安部門驗收,看其是否符合防火標準,是否有易燃物品。如果沒有合格通過,展覽是無法開幕的。同時,會有防爆、搜爆檢查,看看展廳的門是否有專人看管。
安防系統一般由監控系統、門禁系統、對講系統、巡更系統等組成。其中,監控系統以安裝攝像機對館內外進行24小時監控為主:在博物館外墻安裝360度可旋轉式一體化黑白攝像機,對博物館周圍進行24小時監控;在館內的電梯里、工作室、23間文物庫房內安裝攝像機。同時,博物館防盜系統全部采用高端防盜器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