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又稱云紋,祥云,祥瑞之云氣也,造型常作鉤連曲線的扁橢形圖案,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吉祥紋飾之一。人們對祥云的信奉,應該是我們祖先對大自然圖騰崇拜的結果。在古代,云紋與雷紋同屬一類,被稱為云雷紋,它仿照流云的形態,由中心向外往復旋轉環繞的構圖,是一種幾何裝飾圖紋。其中用柔和的回旋線條組成的稱云紋,而有方折角的回旋線條的則是雷紋。后來,雷紋衍化成另一種著名紋飾,即回紋。
據現代考古發現,最早的云雷紋大約出現于5000年前的馬家窯文化時期的馬廠類型的彩陶上。云雷紋,也是我國青銅器的重要紋飾,商代早期青銅器上,主紋已有用連續帶狀的云雷紋,商代中期的獸面紋的主體,有不少是用云雷紋填嵌構成。在西周早期的青銅器上,云雷紋被作為重要的輔紋填至空隙處,起到極佳的陪襯作用。戰國時,規矩的云雷紋發展成為線條活潑的流云紋,河南洛陽金村出土的戰國云紋壺即為一例。從此,云紋脫離了云雷紋而自成一體了。
古人崇尚云紋,是因為云是天的象征,拳曲的云頭,寓取托瑞于天之意,故被喻為“祥云”,如在祥云的周邊畫上5只飛翔的蝙蝠,便成了“天賜五福”圖。云行天空,變化無端,又被賦予了很多神秘色彩。《易經》說:“云從龍,龍起則生云。”所以,在古代吉祥圖上,畫龍必有云。所以,云紋也成為皇家的紋飾。但云紋又不是皇家的專利品,民間同樣廣泛采用,而且更為活潑。云紋變化豐富,若以云端為紋圖,稱為“云頭”,其造型又與另一種著名吉祥物相連起來,那就是靈芝,如造型為云頭的靈芝紋圖,這便是“如意”了,被廣泛用于古代建筑、家具、器物與服飾上,它又與不同的吉祥物組合,派生出諸多好口彩,如吉祥如意、平安如意、和合如意、四季如意等。云與“運”諧音,“祥云”即預示好運氣降臨,故用云紋組成的圖案,除“云頭”外,還有“祥云錦”“流云錦”“雪花錦”等,都象征著好運的到來。
相傳,在古代最美好的祥云為五色云,五色云亦稱應云、慶云、景云。太平瑞應,則景云出,故五色云是喜慶之氣。《舊唐書·鄭肅傳》云:“天瑞有五色云。”元朝方回《次韻劉君鼎見贈》詩云:“名揚早捷千軍陳,臚陛應符五彩云。”今天,中華兒女舉起那五環旗下的祥云火炬,不正是迎來了燦爛的五色云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