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記者趕到高墳墩時,現場已聚集了不少人,除了正在細心發掘的考古隊員外,還有不少聽說這里挖出“寶貝”、前來一看究竟的周邊村民。為了確保發掘現場的安全有序,當地民警專門拉出了警戒線,并在現場執勤。而圍繞整個高墳墩南部區域的圍欄也在搭建中。“我們6日傍晚就發掘到了這個墓葬,除了青銅弩機外,還發掘到了戈,現在又發掘到了戟。”張照根告訴記者,這個墓葬的隨葬品有著種類豐富、品相完好的特點。記者看到,該墓葬呈東西走向,墓坑內還留有已經出土搬離的陶罐等的印記,在墓坑中間部位一個青綠色的戟頭已經顯露。
記者在現場看到了先前發掘到的青銅弩機,這個泛著金屬光澤的物件大小剛好可以被掌握在一個成年男子的手中,一側有兩個圓形的凸起,整個弩機完好無損,連銹斑都沒有。“上部是瞄準用的,下部則類似手槍扳機。雖然過去我們在小真山的考古發掘中也出土過類似的弩機,但都不如這個制作精良、保存完好。”張照根介紹說。據了解,弩機是古代遠射兵器中最早的青銅機械裝置,包括外框部分的“郭”,鉤住和放開弓弦的“牙”,作為扳機的“懸刀”及瞄準的“望山”。高墳墩弩機的出土為研究蘇州古代兵器史,了解當時的科技水平、制造水平提供了實物資料。“弩機最早見于戰國,剛剛發掘到這個弩機的時候有人推測這個墓葬會不會是戰國墓,但根據這個弩機的特點,還有同時發掘到的五銖錢看,這個墓葬屬于西漢早期,比之前發掘到的墓葬年代又往前推了。”張照根說,青銅弩機鑄造很精致,“望山”上有用來測算遠程射擊距離、角度等的刻度,已經比弩機剛發明時有了發展。而五銖錢是最好的判定墓葬年代的標志物,作為漢武帝時開始鑄造的一種標準銅幣,它的出現證明這個墓葬不是戰國墓。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目前,高墳墩北部區域基本完成考古發掘工作,發掘到古代墓葬21個,南部除出土青銅弩機的土坑墓外,還在一旁發掘到一個南北走向的磚身墓。“高墳墩的墓葬群已出土了不少古代兵器,有匕首、有長劍,而這次出土的弩機、戈、戟應該不是平常百姓使用的,這證實了我們之前的推測:這里應該是古代士兵的墓地。”張照根說。
【相關鏈接】
弩是誰發明的?
弩是用機械力射箭的弓,是由弓發展而成的一種遠程射殺傷性武器。據傳,是戰國時期楚國的琴氏“橫弓著臂,施機設樞”發明了弩,后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弓力的不斷加強和弩機的改進上。弩機是弩上最重要的青銅組件,一般裝置在弩的后部,四周有“郭”,“郭”中有“牙”,可以鉤住弓弦,“郭”上有“望山”作為瞄準器,“牙”下連結有“懸刀”,作為扳機,發射時把“懸刀”一扳,“牙”就縮下,“牙”所鉤住的弦就彈擊,有力地把箭矢射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