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畫也可按揭
日前,北京一家拍賣公司中博國際可謂創新連連,繼在去年秋拍他們聯合金融擔保機構推出由金融機構對作品的真實性提供擔保后,今年春拍他們又與中菲擔保有限公司推出了當代書畫金融按揭購買服務。
藝術品效仿房產“分期付款”
在中博國際今年春拍的“當代書畫專場”,拍品仍然通過競投方式產生成交價,但以一幅何家英的《少女肖像》為例,該畫落槌價為30萬元,購買者張先生當時付了50%的首付款15萬元,之后與中博國際拍賣公司簽訂了按揭貸款合同,由公司先向委托方支付剩余的50%款項,張先生即擁有了這幅拍品的所有權,在此后時間內定期還款。
相當多的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畢竟“按揭買畫”在中國還是頭一次。中博國際方面稱,專業金融擔保公司的介入,能使得拍品的真實性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證,同時為了讓更多的藝術品投資者和消費者進入市場,公司對買家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他們的按揭貸款流程很規范,手續齊全。
從傳統的拍賣公司拍賣方式看,該公司首創了藝術品拍賣真實性擔保和金融按揭的模式,為拍賣會和藝術品市場注入了新的元素。中博國際也認為,他們為激活和規范當代藝術品市場開創了一個先例。
此方式不可能大范圍推廣
中國拍賣協會會長王鳳海還不知道此事,但聽了記者的陳述后,他對此持保留意見。“如果作為拍賣中的嘗試,倒也是有意義的事,好壞很難判斷,但不要違反金融方面的政策。”王鳳海說,拍賣公司本身是企業法人,它的營業范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一般是拍賣業務,國家對金融管理是比較嚴的,如果該公司注冊時沒有獲得放貸、金融業務的權利的話,是涉嫌超范圍經營。房地產的按揭貸款都是房產公司和銀行聯手進行的,拍賣貸款也應該和相關銀行聯辦,買主定期向銀行還款。王鳳海說,在買主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下,該公司的做法有一定吸引力,但這種方式大范圍推廣可能性不會很大。
“其實收藏的另一個根本原則是‘量力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借貸購買藝術品違反了這個收藏規則,收藏者需謹慎;而且相比于房產等生活必需品來說,藝術品借貸所面臨的風險更大。”王鳳海列舉了幾個“可見”的風險:第一是拍賣公司是否違反相關政策的風險;二是藝術品真假性鑒定問題,該公司由擔保公司提供真實性擔保,但從目前來看,國內擔保機構、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普遍還不具備藝術品鑒定的能力。還有就是藝術品的保存問題,如果買主在還完款后再去拍賣公司取標的,還是不是原來的拍品、拍品出現瑕疵等問題誰來負責;如果買主當時拿走標的,喪失還款能力了,或者需要退件時還是否為原件,這過程中有太多不確定性。“拍賣公司拍賣之前要搞預展和現場成交,就是為了讓拍賣人自己聘請專家、自己研究決定是否買。而且一般是當場成交,競價成功以后抓緊時間轉移標的。”王鳳海說,藝術品同房產、生活必需品不同,它的真假、保值增值等存在太多不確定性,收藏者應該謹慎,拍賣公司也應該在相關拍賣法規中進行。
是市場萎縮的一個信號
雅昌藝術網專欄評論人士、北京世紀藝苑畫廊老板趙慶偉一聽這種方式,第一反應是“操作起來相當復雜”。趙慶偉說,如果把藝術品當做商品來看的話,如果是熱銷的商品肯定不會采用這種方式,全款購買還有人搶不到呢,哪輪得到按揭的買主?所以估計推銷的是比較冷門的藝術品。
趙慶偉舉例說,過去幾年曾有“炒郵票”的市場行為,一些炒價機構用“一年回報20%的承諾”來吸引買主,希望可以促進市場成交率,抬高郵票行情,但前提是,如果郵票本身在市場上一年能翻好幾倍哪用得著這種方式。對收藏者來說,首先要想想這問題的合理性。“這有點像玩期貨了,一般是市場下跌或者平淡的時候用這方式。”趙慶偉說,現在當代書畫不好賣了,起碼是不再往上漲了。他感覺現在屬于持幣觀望期,可能有些作品身價沒跌,但市場上的成交量是肯定縮了。
趙慶偉認為這個創意是不錯,但實施起來應該相當困難。目前國內的擔保公司大多沒有藝術評估能力,也是借助別的力量進行鑒定。而且,用這種方式推銷的藝術品肯定是不太好賣的東西,但不好賣的東西本身就可能有“價格陷阱”,就是它到底值多少錢、將來會值多少錢,可能買主的首付款就已經超過它的真實價值了。趙慶偉說,藝術品不同于房產,它的價值走向有很多不確定性,所以后期服務條款很重要,收藏者應該注意有沒有退貨、退款等機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