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的力量是偉大的,或是因為其擁有創造歷史和藝術的能力吧。近年來,新興的藝術家不斷涌現,這種現象隨著藝術市場的膨脹在國際范圍內愈發地惹人矚目。作為通常的操作法則而被廣泛采用的形式是,挑選若干年輕藝術家在一個空間里做展覽,其中一部分人匯同其他展示環境中脫穎而出的優秀者們一齊進入市場,并藉此實力倍增。
而今無論“Emerging Artist展”,還是“新人作品展”,既不是新名詞,也不再是引起好奇心的修飾詞語。許多人急于尋找新的面孔,一些聞所未聞的新人也在打著藝術家的旗號四處活動。年輕藝術家的受關注程度與日增,各種活動從畢業展開始就積極與市場掛鉤;當然,對這一工作的本質性的質疑也不斷被提出。何謂藝術?當代藝術到底是什么?藝術家究竟是如何看待藝術和表現藝術的?藝術家們到底需要具備怎樣的態度和精神?諸如此類以及試圖對藝術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這樣的事情,對當代藝術家來說,在市場豐厚的利益誘惑面前每每無法展開。確切地講,年輕藝術家的登臺和頻繁活動帶來了一種新的效應,即“ E m e r g i n gArtist”(年輕藝術家)的流行“EmergingMarket”(新興市場)的迅速形成。二者相互影響提攜,架構起相異于別類群體的生長模式。
首先從繪畫角度上說,大多年輕的創作者們依舊樂于不倦地對這種經典表述方式尋求豐富的表現手法,而收藏家和畫廊也最熱衷于其可以輕易、便捷地被收集和欣賞、展示的形式,這使得經過現當代一系列品類繁復的媒介嘗試之后,繪畫再度“復興”了,并且倍受熱捧。稱之為“繪畫的復興”,難道這期間繪畫曾經有過消亡么?自1839年路易斯·達蓋爾(Daguerre, Louis Jacques Mandé)發明照相術以后,時有繪畫消亡與否的爭論,而發明相機也直接導致以“Fine Art”的存在理由為論題的會議召開。曾經如此低迷舛行的繪畫如今勢頭強勁,該如何解釋呢?這甚至產生了是否因為新興藝術家的崛起而引起了新的“繪畫復興”這樣的疑問。但完全不能因此而說繪畫對當代不重要。沒有一門藝術像繪畫這樣感性地、客觀地描寫藝術,正是因為將所看到的真實地表現出來,所以沒有一門藝術能像繪畫一樣毫無保留地尊重事實。繪畫是一門體現生命的藝術,本來所謂的創作活動不是停留在剔除非本質的東西、只選擇本質性的東西的上面;而是正面強調和烘托所選擇的東西,有時做得比較夸張,即成了最純粹的觀念性作品。最近通過各式展會看到許多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大量本常見于版畫和攝影作品中的“版數”概念被挪用過來,很多形式各異的“標準形象”被符號化地一再復制,令人難以找到作品本身藝術性之所在。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藝術家如果囿于自己的模式而不肯邁步,那么便無法汲取到超越市場擁捧之外的思想觀念性。藝術家的概念不等同于畫匠,對于尚未成熟的創作來說,不該一味苛求標新立異,藝術品的生命立足于創新,但這種創新應該建立在試驗和挑戰的精神之上。我們也為許多年輕新秀的作品感到欣喜,他們可以從諸般種種里找到自己別具一格的道路。比如歐陽春,他慣用稚拙的創作手法和絢麗的色彩描繪系列的故事情節,作品堅持文學性的敘述方式,對時下流行的“符號”創作全然不睬;王光樂很執拗地表達他從水磨石中所得到的禪悟,作品里清冷的氛圍令人動容。蕭筑方愛把繪于紙片上的形象投射到畫布,再以丙烯顏料仔細平涂,以這樣復雜的方法表現出來的形象分外具有涂鴉精神,她可以秩序井然地表達自由輕松的感覺,觀者也可以讀出那些取自生活片斷的幽默諧趣。許多韓國藝術家熱衷于對材料的鉆研,同樣是平面創作,鄭真蓉的恢宏建筑需要人遠遠端詳,這種距離感來自材料表現的多個層次,他在宣紙上施丙烯和墨色,用細小的玻璃珠覆蓋表面,琉璃晶瑩的光感惹人眼目,并且傳達著微妙地破出時空的奇幻感。
當然, 新的年代里,多媒材無疑是新想法最喜好的表達手段,像影像、裝置等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在年輕的藝術家手里似乎更加運用自如。他們可以糅合全新高端的技術手段,或在客觀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施展才思。綜合型創作沖撞著國際藝術界。雖然相對地,亞洲地區的市場不及西方景氣,但有越來越多優秀的作品引人注目,也有更多人開始關注這些代表未來趨向的作品類型。李暉2007年的新作氣勢宏偉,激光、蒸汽效果等高科技元素都被應用到作品中,而羅疊在壓克力板內以霓虹燈光來勾畫物象輪廓的作品,較之前“方舟”系列更加充斥精神的感召力量。劉韡是個典型的另類人物,他設定了一個無所不能的社會環境,無論繪畫、或裝置、或觀念性的行為動作,他都要一一嘗試,且無一不具有十足的理念思考。至于臺灣的張耿豪華兄弟,兩人通常借助高密度的技術成分來創作感性抒情卻充滿童趣的作品,它們具備足夠的當代性和藝術美感,語言縝密又透露出一種自在純真的玩世性格。長久以來,“美的藝術即天才的藝術”一直被討論著,但“天才與靈感”對藝術家而言確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在音樂、舞蹈領域中都可以出現神童,一如舞蹈家、鋼琴家、小提琴演奏家等,但是在美術領域中卻沒有神童,這是因為美術(藝術)在被稱為美術之前是哲學。所謂的“年輕藝術家”,一方面指年紀尚淺,另外也是思想年輕的意思。用創新武裝的年輕意味著未來和發展的可能性。年輕藝術家為藝術界灌注著活力,他們的登臺亮相或僅僅是“藝術家”的開始,在成為藝術創作的中堅力量之前我們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提供給他們更多的表現機會。我們希望而今這股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和擁護熱潮可以繼續保持下去;也希望能從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中看到更深的層次,從作品的主題和脈絡當中引出更豐富的議題;希望有更富有挑戰和實驗精神的作品誕生,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標的。而作為觀者來說,關注到今天的年輕思想者們對待藝術創作的各種態度和步調,也許也可以帶來額外的收獲——我們也就可以掌握當代藝術的流行風向和發展趨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