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鬧的太平南路,靠近夫子廟的路口,一個巷子里,走過一排店鋪,路旁的慧園里弄堂口有些不起眼。高高的施工架將慧園街邊一整片紅色的老房子包裹得嚴嚴實實。入選首批近現代風貌區的南京最大“石庫門”建筑群———慧園里開始全面整治出新。
與同是民國高檔住宅區的“復成新村”相比,“慧園里”的民國建筑簡單很多,但歷經很多年卻沒有大的改變。這片始建于上世紀20年代的高級住宅小區,以20棟聯排住宅和4棟別墅組成。
20多幢民國建筑,都是清一色的紅墻灰瓦、中西結合風格的兩層樓老建筑,它們單體建筑之間的差別不大,都有老虎窗、坡式屋頂和小陽臺,每一幢樓還都有一個小巧的院落。
2008年元月,根據《南京市重要近現代建筑和近現代建筑風貌區保護條例》,經專家委員會評定,慧園里民國建筑被確定為近現代建筑風貌區,名列第七十三號。
建設方告訴記者,目前主要工作是修繕房屋和片區環境出新。在修繕房屋的過程中主要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比如揭開屋頂做完防漏層后,還將把原來的瓦鋪回去,外墻面加固后還要恢復原先的紅磚色,連鐵皮水漏都要按照原先的式樣重新定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