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藝術產業和藝術市場的升溫,民營美術館在國內發展迅速,數量猛增。從規模和硬件設施來看,今日美術館是其中最大的。這家創建于2002年6月的民營美術館,舉辦了一系列展覽活動,引起業內及社會的關注。“五一”前,記者走訪了該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CBD中心百子灣路蘋果社區的分館。
這家分館由原來的廠房改建而成,樓前的坡形建筑和裝飾具有強烈的金屬風格。沿著折線式的小徑爬坡而上,給人一種攀登藝術之峰的感覺,走了一段時間,方才抵達館內。館內空間高曠闊朗,畫作、書冊隨處可見。記者在此采作者:羅云川訪了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
《文化產業周刊》:進入四五月份,藝術市場又活躍起來,展覽、拍賣頻頻。請問今日美術館最近舉辦了一些什么活動?
張子康:4月8日開展的“畫妝——中國戲曲主題藝術大展”結束后,接下來我們的大型展覽有5月8日開幕的李可染作品大展,這個展覽是與中國美術館的李可染作品展同步的,不同的是我們展覽的作品全部來自收藏家之手,且都經過李可染家屬的認可參加展出,有一些不多見的作品展示給觀眾,應該說別開生面。另外,我們6月份還要舉辦流行書風大展,這個展覽已經成功舉辦過兩屆,在社會上影響很大。9月份會有一個英國的設計大展,這個展覽是中英文化交流處主辦的,將展示英國的設計藝術發展史以及英國最先鋒的設計藝術。
《文化產業周刊》:據了解,今日美術館對具有探索性、前衛性的藝術比較關注,曾引起美術界、書法界震撼。在這方面今日美術館是出于一種什么樣的考慮?
張子康:其實我們美術館之所以冠名“今日”,其意就在于關注并參與當下的藝術發展。我們非常重視學術,目前正在實施策展人制度,并且聘請著名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范迪安作為今日美術館的名譽館長,范先生也參與了美術館一些重要展覽的策劃工作。作為國際性策展人,他具有國際化的策展理念以及操作經驗,這對于今日美術館甚至目前國內的美術館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今日美術館以組建國際頂級學術隊伍及一流的學術研究作為其他各項工作的先決條件,以此保障美術館具備高標準的學術品質。在展覽策劃及展品的陳列展示方面,強調展覽的經典性與當代性并重,并把展覽的藝術性與社會功用相兼顧作為展覽工作的指導方向,同時,突出強調對當代藝術的深入介入與推動,創造當代藝術的高層次話語平臺。
《文化產業周刊》:今日美術館是中國加入WTO后第一個按照國際美術館規范建設和運營的純民間美術館,其硬件設施堪稱一流。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張子康:百子灣路這個分館由知名建筑設計師王輝先生設計改建,外觀形象前衛,極具視覺沖擊力,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9800平方米。主體為5層中頂鋼架梁建筑,總高約30米,寬50米,長為70米,面積3500平方米;一層展廳高近5米,面積與主展廳相同,亦為3500平方米,加上其他小展廳,總展線長約1500米。此館除一般性大型架上繪畫展示效果極佳外,特別適合體積較大的當代裝置、雕塑的陳列與展覽,同時,影像藝術、聲場藝術(新音樂)等不同形式的綜合藝術展在此空間中會得到更充分的拓展效果。而另一個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文慧園北路今典花園的展館,總面積1800平方米,由A、B兩個展廳及一個裝置藝術長廊組成,A廳面積900平方米,展線長280米,B廳面積300平方米,展線長90米,裝置藝術長廊面積180平方米,展線長60米。展廳采用無梁無柱全開放空間,內部展板為國際先進的全自動布置式,可根據不同展覽的需求進行各種組合,對空間進行有效的分割排列,以求最佳視覺效果。館內配有先進的照明設施、多媒體展示系統,并安裝有恒溫設備,可對展品進行有效的保護。該展區適應平面展及平面展之外的雕塑、裝置、多媒體等三維空間作品展。
這兩個展館面積加起來,今日美術館應該算作目前國內最大的民營美術館。我想,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后,今日美術館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應該為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做一些具體的事情。
《文化產業周刊》:我們看到,今日美術館由學術委員會、當代藝術中心、展覽執行部、收藏部、教育培訓部以及信息產業中心等構成,其中信息產業中心又包括圖書編輯中心、信息圖片中心、畫廊、書店、數字美術館等。按照記者的理解,今日美術館實際上是想要打造一條完整的藝術產業鏈,是這樣嗎?
張子康:對。今日美術館除舉辦展覽活動以外,還非常重視其他方面的建設以及管理。僅僅定期舉辦展覽活動對一個美術館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其他方面比如館藏藝術品的收集與研究,開發自身的教育功能,美術信息資料的儲備以及綜合配套服務方面,今日美術館也一直在努力建設。例如,我們現在在做的很重要的一個工作便是建立數字美術館以及網站建設,目的是傾力建造當代美術的全景檔案,以高端數碼技術記錄當代美術史并最大限度地修補以往史料中的空白。除了這些方面以外,我們還在努力促進與美術欣賞及美術教育相關聯的其他社會鏈條之間的協作,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為舒適、便捷、細致周全的服務。
《文化產業周刊》:作為民營美術館,今日美術館的經營理念是什么?目前贏利狀況如何?主要贏利點在哪里?
張子康:作為民營美術館,當然要考慮贏利的問題。在這方面,今日美術館今年可能持平,明后年以及未來幾年會有一個大的發展。我們的贏利點主要在信息產業中心,包括圖書編輯中心、信息圖片中心、畫廊、書店、數字美術館、服務中心和廣告公司。在資金方面,有社會支持,融資多元化。業務方面,今日美術館分為商業和學術兩塊,分得非常清楚。展覽活動和商業經營形成良性互動。學術上,我們設有藝術總監,對不夠水平的作品不讓進入展覽活動,收藏作品也要經學術委員會認定。至于商業,我們就以產業化、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
《文化產業周刊》:今日美術館與主要從事房地產的今典集團是一種什么關系?您怎么看待房地產公司紛紛進入文化(藝術)產業?
張子康:今日美術館是今典集團的下屬單位,但業務是分離的。在資金、運作上今日美術館更注重自身發展、獨立運作。說到房地產公司涉足文化產業、藝術產業,我想是因為他們有熱情和沖動,看好藝術產業前景吧。但他們可能低估了投資藝術產業的風險。民營美術館僅僅依靠背后的房地產公司的資金支持是不行的,不可能持續長遠地發展。今典集團張總(張寶全)除了熱情,還有對藝術產業冷靜的思考,強調我們自身發展、獨立運作,所以今日美術館能夠持續、長遠發展。
《文化產業周刊》:今日美術館對當今藝術市場、藝術產業有何看法?
張子康:我認為這個時代對于藝術發展來說是空前的。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都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我們身處這個時代,無疑是十分幸運同時也是責任重大的。中國的當代藝術市場在前些年一直處于混亂無序的狀態,在近兩年開始慢慢好轉了。我覺得首先中國有兩個背景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中國市場很大,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地位的提高,在國際上的政治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所以國外的經營者越來越看好中國,無論是古代的作品,還是現代的作品。國外的經營者的經營理念是不分國界的,哪里有市場,哪里有利潤,他們就往哪里發展。中國就是一個大市場,很有發展潛力。因此,我對中國的當代藝術市場充滿信心。藝術產業的發展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國的當代藝術還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建立自己的“游戲規則”,現在國外的畫廊以及收藏家已經開始把目光轉向中國,這種交流越來越頻繁,互動也越來越多,相對來說,國外的機制以及模式將會很快被中國吸收,所以我覺得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成熟以及藝術產業的發展應該是很快的,當然,也面臨著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去努力。
《文化產業周刊》:今日美術館未來發展方向是什么?
張子康:今日美術館要建成中國高水準的現代美術館,在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和當代藝術流派及領軍人物的同時,更加注重對有潛力的當代年輕藝術家的發現與培養。通過展示、收藏、研究和推介現代藝術成果,匯聚國內最優秀的藝術作品。我們不僅滿足于在當下引起關注,也希望通過美術館所做的工作以及理念在中國的美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今日美術館勾畫當代藝術產業鏈---訪張子康館長
今日美術館勾畫當代藝術產業鏈---訪張子康館長
今日美術館勾畫當代藝術產業鏈---訪張子康館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