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佩雷斯·西蒙
6月起,“古典與唯美—西蒙基金會藏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展”在上海美術館展出。展覽共展出100多幅畫作,幾乎囊括了19世紀所有重要的流派和畫家。近日,西蒙基金會創始人佩雷斯·西蒙來到上海美術館,接受了《外灘畫報》的訪問。
在《財富周刊》的全球經營者名錄上,胡安·安東尼奧·佩雷斯·西蒙(Juan Antonio Pérez Simón)是卓有成就的墨西哥企業家,經營項目橫跨金融、電訊等多個領域;他是墨西哥首富卡洛斯·斯利姆的合作伙伴和親密朋友,對墨西哥經濟來說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若讓67歲的佩雷斯·西蒙自己來評價自己的一生,他多半會更加看重自己在藝術收藏方面的成就。“我這一生所做的就是收集我喜歡的東西,并盡可能地展示給大家尤其是年輕人看。我并非要樹立榜樣,也不想把自己的愛好強加給別人,我只是想給人們一種人生的參考。”
在一窮二白的青年時代,西蒙就鐘情于藝術。一次歐洲各國的游歷之后,歐洲博物館里豐富的館藏讓他大開眼界,從一件復制品開始,西蒙走上了屬于自己的藝術品收藏之路。
20世紀70年代,西蒙與當今世界第二大富翁卡洛斯·斯利姆成為生意上的伙伴,他們共同經歷了墨西哥的經濟開放和私有化進程,抓住了每一次機會,并適時調整了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經營項目,事業蒸蒸日上。經濟實力日漸雄厚的西蒙成為各大藝術拍賣行的貴賓,收藏的藝術精品也越來越多。
到90年代,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他以自己的名字成立了一家非盈利的慈善基金會,也就是西蒙基金會,專為墨西哥一些低收入家庭或個人提供小額貸款,同時從事藝術品的收藏與推廣。現在,這個基金會已是歐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藝術品私人收藏機構之一,名下擁有從14世紀至今的3000多件藏品,除油畫外,還有雕塑、家具、裝飾以及首飾,大部分藏品來自歐洲。
西蒙的收藏主要通過拍賣獲得,在聽取了專家顧問的意見,確定好目標后,西蒙通過電話競標,很少出現在拍賣場上。“我親自參加過的拍賣會不超過5個,即使去,我也是在樓上的一個房間里。我可以看見場上的所有人,但別人看不到我。”說起自己的拍賣經歷,老人有些得意。西蒙的藏品,特點之一是多而全。
翻開他的收藏目錄,簡直是一部鮮活的藝術史,3000件作品幾乎涵蓋了14世紀以來所有重要流派和重要藝術家的作品,并且藏品數量還在繼續擴大。
可是與此同時,西蒙的收藏又極為個人化。西蒙個人偏愛的作品,都與他的親身經歷有關。他出生于西班牙一個農場,5歲時才隨父母移民墨西哥,所以他特別喜歡有勞動場景和鄉村景色的畫作。他特意提到這次展出的畢沙羅的《收牧草的農婦》,“那是我最愛的作品之一,它讓我想到我的童年,想起祖母帶著我去田間散步”。
西蒙喜歡藝術的起因浪漫而單純:“15歲時,我愛上了一個女孩,她熱愛藝術,我當時卻什么都不懂,是她為我打開了藝術之門。”
不同于世界上很多其他的藝術品收藏家,西蒙的收藏幾乎是只入不出的,從不會根據藏品升值或貶值而“更新”。西蒙早年限于經濟實力,收藏的作品質量并不高。比如,他收藏的第一件非復制品的油畫,是他自己請畫家在西班牙故鄉創作的風景寫生。他也因此受到很多藝術批評家的詬病,他們認為西蒙的收藏良莠不齊,這些“次品”降低了他整個收藏的價值。
但西蒙卻固執地不肯將這些作品剔出,從不理會批評家的話。“我不在乎這些收藏的總價幾何,收藏就像是所有者的自畫像,我的收藏應該反映我的人生、我的情感,充滿我的人生回憶。我的責任就是保護好這份珍貴的個人記憶。”可以說,西蒙收藏了一部他自己所理解和欣賞的藝術史。
至于這些收藏的社會價值,也早已通過在世界各地的頻繁展出而大大“增值”。西蒙在墨西哥擁有4座豪宅,而他的收藏品就分布在這4個地方。實際上,豪宅本身也是他的收藏,比如其中一棟法式別墅就是在迪亞斯統治時期,也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建造的,西蒙購入這棟別墅,是想用對待文物的態度更好地保護它。
2000年以后,這些作品就屢屢走出西蒙的豪宅,在包括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美國華盛頓國立美術館、德國科隆路德維希博物館、荷蘭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館、法國巴黎裘德·波姆國立美術館、美國費城藝術館以及意大利威尼斯葛拉西宮等世界各地的著名藝術館、博物館展出。
此次來到中國的100幅博物館級別的畫作,將輾轉于北京、上海、廣州和長沙,展出時間跨度長達半年。這些來自歐洲19世紀的繪畫,也是西蒙收藏中最精華的部分,幾乎囊括了19世紀的所有重要的藝術家,包括萊頓、羅塞蒂、透納、柯羅、米勒、莫奈、雷諾阿、畢沙羅、提索特、蒙克、佐恩等。這些畫作雖然多半出自名家,卻大都在問世后就流轉于私人收藏家之間,較少為世人所知,很多作品即使在歐洲的博物館中也很少見。比如這次展出的莫奈作品,色調只有藍綠兩色,有別于平時所見的多彩的莫奈風格;而米勒的畫則不再以“勞動的人”為主題,而是一幅素描大畫。在展覽開幕致辭中,西蒙說:“19世紀的歐洲繪畫是從學院派到印象派的一條彩虹。”而采訪結束后,他漫步館中,又當起了義務講解員,向參觀的觀眾講述油畫背后的故事。在西蒙心中,只有當這道“彩虹”被更多人看到時,才會更加美麗,“分享我的藏品,這是基金會最重要的宗旨,也是我畢生的夙愿”。
B=《外灘畫報》
S=佩雷斯·西蒙(Juan Antonio Pérez Simón)
B:你是怎么走上藝術品收藏之路的?S:青少年時期我愛上一個女孩,她熱愛藝術并頗有造詣,在她的影響下我開始主動去接觸這個領域。那是個大變革的年代,年輕人關注社會的革命和創新,很多藝術門類都在不斷地推陳出新。當時畢加索正在時興,印象派之前的藝術也依然時髦。人們面臨著理念上的改變,傳統審美正在被顛覆,我就對藝術更加著迷,想更多地了解這些藝術作品。大學畢業后,也就是上世紀60年代初,我回到歐洲,花了3個月時間參觀博物館。那時沒錢,我每天預算是8美元,雖然有青年組織會給我們提供一些補貼,比如參觀博物館門票半價,以及住宿打折,但8美元一天的生活仍然很艱苦。我樂在其中,盡管沒錢,但我仍然產生了收藏藝術品的念頭,所以我就在博物館中購買復制品。直到70年代,經濟狀況改善了,我攢下工資,通過墨西哥的一些大畫廊購買了第一批真正的作品,主題集中在家庭和勞動這兩方面。后來隨著收入越來越高,我開始參與拍賣會,主要是蘇富比和佳士得每年在倫敦和紐約舉辦的拍賣會。
B:西蒙基金會是完全非盈利的組織嗎?它的運轉資金從何而來?
S:完全非盈利。無論從我個人意志,還是從基金會成立之初指定的法律章程,都絕對不允許這是一個盈利的機構。眾所周知,很多大的企業成立基金會是為了避稅,而西蒙基金會連避稅都沒有考慮。基金會90%多的資產都是用我個人的稅后收入,是我私人的財產。而且,雖然西蒙基金會不涉及避稅,財務不必公開,但我的錢給了基金會就不能拿回去,而將全部用于最初設立基金會時制定的兩個宗旨,一個是提供小額貸款,再就是推廣藝術。無論是我本人還是我的家人,都不能從這個基金會中獲益。這也是我對我的收藏的一種承諾,我的資金支持將世世代代傳下去。
B:你的收藏何時開始有專家的介入?你的收藏很個人化,專家的意見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S:毫無疑問,幾乎所有時候都需要聽取專家的意見。雖然我的收藏是按照我個人的喜好、品味,或者說,能夠反映我性格和生活經歷的特點來進行的,但是我必須要從了解各種藝術門類的專家那里得到客觀的指導意見。對于任何一個收藏家來說,這都是非常重要的。這能讓你的收藏不斷鞏固壯大,更有價值。尤其是當我的藏品非常多樣,從14世紀到21世紀的今天都包括在內時,專家意見就顯得更加不可或缺了。
專家來自各個領域,收藏家本人可能對藝術有些了解,但不會像專家那樣全面和深入,所以要選擇好的顧問并聽取他們的意見。他們會告訴你哪些流派和風格的作品值得收藏,也會告訴你不同國家的法律、稅務甚至文化背景方面的信息。此外,在收藏一件作品的時候,必須要特別了解作品的完整的收藏背景和它的保存狀況,甚至有時需要非常深入的資料,如必須要有X光掃描的結果等等。同時還要了解,這件作品在什么時候被什么人提到過,在哪些文學評論中出現過,曾被展覽過多少次,誰是它真正的合法擁有者。藝術品市場跟其他市場一樣,也會有法律手續不健全的商品,甚至是贗品。就連佳士得和蘇富比也難以完全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比如我們有時收到他們在拍賣會之前寄來的目錄,上面有些作品在拍賣時就被撤換了,沒有出現,這說明在拍賣前拍賣行自己的專家也發現了這件拍品有問題。甚至有一次,我們在英國的一次拍賣會上買下了一幅拉斐爾前派畫家伯恩·瓊斯的草圖。兩三個月以后,我們收到英國警察局的一封信,信上說,他們正在調查一個名畫偽造集團,發現我們這幅畫就是那個集團偽造的。拍賣行立刻退款給我們,偽造的畫也就被送去了英國警察局。
B:你傾力完善自己的收藏,有哪些作品是你計劃收藏卻沒能得到的?
S:有太多我想得到的作品了,但卻不太可能實現。我從小時候起就看到很多心儀的作品,但這些作品一般都在博物館里,是得不到的。但有時也有例外,有些博物館在進行調整的時候也會把一些作品拿到拍賣會上去,或者有些博物館為了擴建籌募資金時,也會拿一部分館藏去拍賣,這種機會我很少會錯過。
B:你的收藏時代跨度很大,當代藝術你也有所涉及。你如何看待當代藝術?
S:當代藝術異彩紛呈,主張各異。對我這樣一個上年紀的人來說,我不是在當代藝術的氛圍中培養起自己的藝術品味的,所以我在判斷當代藝術時需要花些工夫。在選擇當代藝術時,可能更多的是在選擇藝術家本人的主張而不是作品本身,這時就更需要專家的意見。所以最后的辦法,就是根據各自收藏的主要目的來收藏當代藝術的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