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家楊黎明
近日,楊黎明個展在國內一級畫廊藝•凱旋藝術空間舉辦,“從現實出走之后”是此次個展的主題,似乎給人無限想象和思考的空間,又似乎在訴說藝術家自己的歷程。在藝•凱旋藝術空間門口,被櫥窗陳列的畫深深吸引,呈現在眼前的鮮紅的世界宛若恢宏的交響樂詩篇,那么的與眾不同,于是駐足,于是走進去在畫前凝思。在畫廊邂逅畫家楊黎明,實在是感覺意外,看作品以為會是一位長者,站在面前的人卻充滿了陽光和活力,你很難不被他的快樂情緒所感染。于是有了愉快的談話,于是我看到了一位現代的古典主義者,一位把“生活比藝術更重要”當作座右銘的畫家、藝術家。
我是現代的古典主義者
近年來,抽象藝術越來越受到學界和批評界的注意,而楊黎明的作品更是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對于抽象藝術,楊黎明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中國畫本身就是很抽象的,即使是畫梅、蘭、竹、菊,其實要表現的還是一種抽象的東西——美,而他的抽象畫其實就是把那種感覺附著在一種新的形象上面,譬如方、圓或者橢圓等結構,從而賦予傳統的東西以現代感。
在其他人還停留在對抽象作品技法的研究的時候,楊黎明已經在作品中注入更深層次的東西。黑色系列作品無疑是楊黎明最為成熟的作品。他的黑色的畫即是把中國傳統畫中的留白去掉,把畫面的整體美感挪到全黑的形式中。他認為自己更善于用黑,他很熱衷這種純粹的顏色。這無疑是受他從小寫書法的影響,黑色在他看來是一種真實的、實在的、物質的顏色,更適合承載自己想表達深邃的無法言說的虛擬的精神空間。紅色作品則是畫家最近的一種新的嘗試。他坦言畫多了冷色調的畫,希望在作品中能傳遞出一種溫暖的力量,盡管現在尚未達到滿意的境界,但在作品中傳遞溫暖似乎變成了一種理想和藝術追求。在他看來,繪畫其實是人的藝術,內心與外在其實是一種鏡像對稱的關系,人的內心達到了,畫的內涵也就達到了,別人才能真正感受到。
音樂感無疑是楊黎明作品的一個顯著特點。朋友說看到他的作品就能聽到音樂,這與他酷愛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楊黎明笑著說:他對音樂的了解甚至要比繪畫還要多。音樂帶給他創作的靈感和投入的狀態。在創作時,他亦追求那種節奏和韻律,他要求每一筆都要動起來。很多作品看似靜止實則跳躍,這樣動靜結合,便營造出一種“鳥鳴山更幽”的感覺。
與其他抽象畫家深受西方思潮的影響不同,楊黎明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更為顯著。在他的作品中,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和諧的精神以及那種飄逸靈動的意境美。如果說西方講究二元對立,那么他更愿意在作品中表現中國傳統文化超越、超脫的精神。現實生活中的他平和、樂觀、時尚、現代,在他身上看不到現代都市人浮躁和急躁的任何一絲痕跡。因而,他說:我是一個現代的古典主義者。

楊黎明作品
生活比藝術更重要
現如今,藝術與商業已然分不開,所有人都在密切觀望市場的變化,但楊黎明依然堅定的認為藝術家要為藝術而畫,為自己而畫。在他2000年辭掉工作打算全心全意做職業畫家時,曾經有一位畫廊負責人提醒他,不需要考慮藏家的喜好。因為市場巨大,根本無法考慮到各地區收藏家的喜好,所以只需要關心自己的作品就好。這樣的提醒讓楊黎明剛走上職業繪畫之路時就保持一種純粹的創作心態。而后來,當他一步一步走過藝術之路,從內心意識到什么是真正的藝術時,更加懂得這一真諦。他說:當你已經把藝術人生看得比藝術更重要時,就不會受到那些問題的困擾。他還不無憂慮的說:藝術家在創作時考慮創作之外的東西是很危險的。
確實,在現實中楊黎明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藝術人生。他每天從醒來就開始聽音樂,與無數音樂大師進行精神、心靈上的交流,或者出去喝茶訪友,享受寧靜和愜意。他說他追求的就是一種快樂的生活狀態。當回顧人生時,發現自己與藝術一路同行,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這時的他顯出滿臉的知足。而擁有這樣好的心態,在藝術創作上每前進一步的他都會很開心,那些所謂的不愉快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現在的他正處于三十而立的階段,他說希望自己四十不惑,最后到七十歲時真正能達到“隨心所欲”,一種精神上絕對自由的完美境界。
對于被別人稱為:“藝術家”,他顯得誠惶誠恐,他說“藝術家”其實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內心的追求,只有在最后自己覺得可以和之前的藝術家并列時,似乎才真正稱得上這三個字,那是內心對自己的一種認可,和其他人無關。他說藝術最需要的就是誠實,不能自己欺騙自己。回顧早期艱難的藝術之路,他說成長、成熟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之前他是逆著走路的話,現在終于扭過來順著走了。現在的他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方向,在這個屬于自己的領域前進,他相信總有一天,小溪會奔向大海,最終迎來開闊的天地,達到心儀的自由的境界。
現在,他也嘗試著用裝置作品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他想要創作的作品是非物質的,體現一種精神上的追求,因而不好選用現實的物質。這個計劃實現起來確實比較困難,但他覺得藝術不用急,把握大方向,不斷學習,把現在的想法表達出來,下一個作品內心就會有提示,一切都會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對于現在足夠熱鬧的當代藝術圈和藝術市場,楊黎明說那是一種誘惑。他拒絕這種誘惑,拒絕大眾,因為有更大的興奮點去讓他去為之歡欣鼓舞。他希望能走進真正懂得抽象藝術的小眾,去影響那一小部分人,然后他們再去影響其他人,最后把這個接力棒接下去,抽象藝術就會迎來真正的發展。
當年周春芽老師第一次看到楊黎明的畫時覺得是一個意外,現在我似乎懂得了。畫廊里一直放著很適合的背景音樂,情緒與作品的情緒很像,于是漸漸的,世界變得安靜,畫中那個神奇的虛擬空間觸手可及。

楊黎明工作室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