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廣州舉行的“中國美術廣東論壇”上,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筑藝術研究所所長顧森在發言時指出,中國社會應該更多地關注那些不求名利、默默追求藝術理想的美術工作者,即“苦吟派”。
顧森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美術工作者逐漸演變成為三類:高歌派、清談派和苦吟派。積極追隨主流藝術活動和熱衷主旋律創作者屬于高歌派,功成名就后便按自己性情去創作的畫家是清談派,名不大、利不厚但依然默默不停努力者則是苦吟派。
顧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說,這三類美術工作者都可以創作出非常出色的作品,但苦吟派是最應該受到社會支持、關心和重視的。因為苦吟是畫家成才必修的一課,就像唐人賈島的詩句“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說的那樣,但苦吟派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這三類人中卻最為惡劣。顧森建議,政府可采取一定的政策或措施支持此類美術工作者的創作,而美術界的同行也應該注意關懷和支持苦吟派,避免某些體制上的弊端限制他們的創作空間。而如果相關人士能對這些認真努力、默默耕耘的藝術家多一些熱情、理解和支持,藝術的繁榮就不會成為一句空泛的話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