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現在世界經濟形勢比較緊張,如美國的次貸危機,國內股票和房地產下跌等等,這些對經濟的影響很大。藝術市場是經濟狀況的晴雨表,其發展狀態會最直接地影響藝術市場,這是很常見的情況。藝術市場總是有起有落,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
記者:目前很多媒體報道所謂“泡沫論”、“崩盤論”、“拐點論”等等,是是非非,莫衷一是。
王林:對這些說法要具體分析。首先是中國當代藝術品進入市場有個過程。從國際層面上來說,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價格并不是很高。逐步地進入國際市場,受到國際藏家或藝術機構的關注是件好事。中國當代藝術品和國際上特別是西方藝術家作品的拍賣價比較,整體還比較偏低,還有增長的空間。國際拍賣規則比較清楚,虛假成份較少,其市場有一定的穩定性。從國內來說,畢竟前一段時間藝術市場火爆,喚起了國內藏家及資本持有者對當代藝術的注意力,這是有意義的。從這點來說,中國本土的收藏才剛剛開始。本土收藏不存在崩盤不崩盤的問題,因為一旦有錢的人熱愛它,就會去購買。只不過這種終極收藏,這種出于對藝術品熱愛的收藏,在前一段時間被掩蓋了。第三,如果崩盤也有好處,有利于我們建立一個健康的、公開的、透明的藝術市場。中國的市場經濟有兩個突出問題:一是權力成了資本,缺乏有效的監控;二是不公開、不透明,規則沒有真正建立,弄虛作假的東西很多,黑市交易的東西很多。市場經濟也好,藝術市場也好,對中國來說,都是初級階段,都在建立過程中,出現一些起伏和混亂,是不可避免的。說今年冷一點,或者講泡沫崩盤,也沒什么壞處。最后還有一點很重要,一個藝術家如果生活在公開、透明、健康的市場規則里,他的心態是很穩定的。中國藝術家突然遭遇混亂的藝術市場,顯然造成了藝術家心態的急功近利,不健康、不穩定的心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負面影響很大。所以經歷一下起伏和變化,兩方面都有好處:一個是對藝術精神價值的追求,另外是對藝術市場規則的整理。
記者:今年市場發展中不可避免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拍賣行增加當代藝術比重、特別是增加日、韓、東南亞當代藝術的比重,這就引發了日韓當代藝術對中國影響的討論。
王林:我認為今年的藝術市場有兩個特點,一是大陸拍賣行拍賣港臺、日韓藝術家的作品,我認為這是好事。國內拍賣行開始拍賣海外的作品,說明中國大陸的收藏界、藝術經營者,不僅僅感興趣國內的當代藝術,而且感興趣周邊的藝術狀況,在全球化背景中,這是很好的。二是國內拍賣行業開始關注一些專題性的拍賣,原來主要集中在油畫上,今年好幾個拍賣行開始做雕塑專場拍賣,甚至做影像拍賣。這對當代藝術很重要,因為當代藝術是綜合形態的東西。如果我們只是盯著油畫,難免強化樣式主義。如果能夠有更廣泛的拍賣,涉及到當代藝術的各個方面,顯然有利于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記者:針對日韓當代藝術對中國藝術的影響,引發了很多爭論,其中之一是日韓當代藝術威脅到了中國當代藝術……
王林:藝術不存在威脅,藝術只有交流,沒有威脅。在日本同樣有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在拍賣,韓國畫廊也在經營大陸藝術家的作品。藝術是自由的,如果人家的作品比我們好,那人家有市場。也是應該的。藝術市場不必那么民族主義。
記者:嗯,優秀的藝術品總是會閃光的。
王林:藝術市場的國際交流、交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記者:如何看待中國當代藝術在亞洲乃至國際上的地位呢?
王林:當代藝術不必跟國家意識形態完全掛鉤,當代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是個體創造。它是人與人之間很直接的、很個體的交流,這種交流比國家關系更重要。我們沒有必要隨時把國家概念掛在前面,好像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都非得用這個概念去衡量不可。
記者:藝術無國界?
王林:我可以喜歡一個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也可以喜歡一個日韓藝術家的作品,關鍵是他的作品感動了我,不管他是中國藝術家,還是日韓藝術家。我作為收藏家,喜歡哪個藝術家的作品,就買哪個的東西。藝術肯定存在著競爭,但是競爭的根本還是藝術的價值呈現,還是獨立個體的一種選擇。
記者:如何看待目前當代藝術的收藏和可持續收藏?
王林:當代藝術的收藏大致有下面幾類:第一類是機構收藏,基本上是保存藝術品,保存一個時期的藝術作品。第二類是愛好收藏,我喜歡,我就去買。剛才說到本土收藏,這樣的收藏才是終極收藏,是藝術市場最根本的支撐。如果有錢人逐漸了解當代藝術,熟悉當代藝術,出于熱愛藝術來收藏作品,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藝術品固然是財富的象征,但更是文化素質的表現。中國富裕階層的文化素質需要培養,這是全社會的事兒。第三類是投資收藏,收藏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藝術既然作為商品進入市場,它就可以投資。投資者對學術也是有支持的,為什么呢?因為藝術品要增值,取決于對藝術的判斷力,取決于對藝術作品、藝術家歷史地位的期待。這就自然跟藝術發展發生關系了。三類收藏都有可持續性,關鍵是怎么做。國際上藝術品的收藏由來已久,有起有伏,是很自然的事情。搞藝術的人,市場火爆固然是好事兒,市場冷落也不是什么太壞的事兒。藝術重在價值追求和精神意義,只要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完全可以樂在其中。“富貴于我如浮云”,有亦可,沒有亦無不可,這才是健康、正常、澄明的藝術心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