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意濃厚、凝重又靈動的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北京”、憨態可掬的吉祥物“福娃”到象征吉祥美好、傳統風味十足的“祥云”火炬……北京奧運會蘊含濃郁中華民族特色。隨著眾目企盼的奧運開幕臨近,全景式地向人們展示出中華民族多彩文化的“奧林匹克之旅—中華民族藝術珍品文化節”,更讓人感到:中華民族藝術之風撲面而來。
新落成的中華民族藝術珍品博物館、中華民族藝術珍品流通中心是一座現代化的民族文化遺產博物館,它在收集與展示中華民族珍品、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挖掘和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的同時,充分體現時代性;既為世人打開探尋東方古國文明大門,也為世界各國多元文化交流搭建平臺,為優秀的中國民族藝術家及民間藝術珍品走向世界提供機會。
本月十八日,“奧林匹克之旅——中華民族藝術珍品文化節”在該館隆重開幕。截至目前為止,來自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包含了二十六個藝術門類的五千多件民族藝術珍品,以日均六百到八百人次的瀏覽量吸引著中外觀眾。
今年七十多歲的蔡老先生,一進博物館,就直奔四層“至尊國禮——國際友誼博物館館藏珍貴禮品展”。該展從國際友誼博物館遴選出一百二十件珍貴禮品,與中外朋友共同分享人類文明的精華。
在亞洲國家贈送的禮品區,蔡老先生仔細觀賞一座精美的“銅鍍金掐絲嵌寶石佛塔燈模型”。這是一九八一年六月尼泊爾加德滿都市市長贈給中國政府的。這座名為斯瓦揚布的佛塔立于加德滿都市郊外,建立于公元前三世紀,是最古老的佛教圣跡之一,被譽為佛塔建筑藝術的杰出典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入第一批五十七項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以前沒有見過
,真是非常好,很精細。” 蔡老先生特別說,奧運會期間,各國運動員相聚北京,展出這些反映當代中國與各個國家友好往來的國禮,很有意義。
國禮中有一件一九七二年二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贈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的“珊瑚盆景”。這座盆景白色珊瑚上,一叢綠色海草搖曳,與海草同色的一條大魚正向一群小魚張開大口。重要政治人物首次見面,此禮蘊含怎樣有趣的寓意?引起今日觀眾的無限遐想。
博物館三層,中國少數民族絢麗服飾、民族工藝品、藏傳佛教器物吸引著觀眾的眼球。特別是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有的代表一個社會角色,有的述說家族故事,有的展示族群歷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深邃文化內涵,顯示出不同民族的原生態文化特點。由此可以了解到中國作為“衣冠”之國的博大精深的服飾文化。
民族工藝品中,來自貴州德江土家族的儺堂面具表情各異。紅木的“減災和尚”笑容滿面,它又名消災和尚,主要在沖儺還愿表演中,擔任查看愿主心意和法事準備工作。很多觀眾都在此展品前駐足,談論自古各族人民對平安的祈愿。
此外,來自黑龍江鄂倫春族的樺皮盒、云南傣族檳榔盒、蒙古族包銀木碗……豐富多彩的民族工藝令人贊嘆。
在團結湖小學讀五年級的孟詩函,今天和姥姥一起來。“我覺得收藏挺多的,看到很早以前的東西,了解了不了解的知識。”家里訂了奧運報紙,每天掌握奧運賽程。關注奧運的孟詩函說,“這個展覽很好,奧運會期間外國友人都可以來看。”她童稚的話,一語道出中華民族藝術之風將隨奧運吹向世界。
北京奧運吹來中華民族藝術之風
北京奧運吹來中華民族藝術之風
北京奧運吹來中華民族藝術之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