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絲網版,二○○七年,獲得第十八屆全國版畫展中國美術獎提名 周國斌
刀味木味 品出新滋味
王劼音:中國現代版畫具有新興美術的優良傳統,比較注重其社會功能。作為革命美術的重要武器,版畫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中國版畫以前的“成份”非常好,現在面臨著一個時代的“轉身”。
李超:這種時代“轉身”,可以概括為從功能性到實驗性,從單一化到多元化之變。作為中國美術中的第三畫種,版畫與中國畫和油畫一樣,經歷了時代變革的洗禮,同樣呈現出思想解放、多元探索的轉變趨勢。上世紀80年代以后,當代版畫已經不再是單一地強調社會功能,而是體現了多元化的面貌,其中多種媒材實驗和形式語言探索引人注目。
王劼音:如80年代的上海版畫角,多次舉辦畫展,即體現了此種探索精神,在版畫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在改革開放以前版畫界是以業余作者為主體,改革開放以后逐漸形成了學院版畫的陣營,當代學院版畫是主流。在這業余向專業的轉化過程中,變化無疑是一個進步,但是需要注意真實的、自然的、原生態的東西不要流失。
李超:多元化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學院領域。其中的版畫創作更加注重版畫本體語言與藝術形式探索,版畫創作隊伍正越來越集中在學院之中。其主要表現在實驗性的加強,而淡化了某種地域性和風情性等等。版畫質量的確獲得了很大提高。可以說,中國當代版畫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學院時代。
王劼音:改革開放以后,每兩年舉辦一次全國性的版畫展覽。2007年在上海舉辦了第18屆全國版畫展。其中1994年在深圳舉行的第12屆全國版畫展覽會,在觀念上有較大突破。
李超:這體現了中國版畫家們真誠的藝術探索熱情和愿望。近年來,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的舉辦,已經表明中國當代版畫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在人文精神、藝術語言和學術理念方面,值得社會各界深入關注。
王劼音:當代中國版畫的材料和技術走向精致化。多種版種如木版、銅版、石版、絲網版等,都顯現出明顯的技術力量和藝術銳氣,而且與國際版畫規范開始逐漸接軌。可以說,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與資訊的快捷,為版畫提供了試驗與探索的條件。
李超:版畫語言有獨特之處,與多媒體和高科技的結合程度很大。同時版畫與現代印刷科技的密切關系,使之較其他的藝術種類有了更為廣闊的拓展空間,這方面學院版畫優勢明顯。
王劼音:早期版畫的局限性,在表現效果方面不可能與對象惟妙惟肖,但是這又恰恰是一種藝術優勢。對于客觀對象產生一種藝術超越,關于手法和材料多樣豐富的版畫體驗,對于其他畫種的表現具有獨到的借鑒意義。
李超:除了技術性成分以外,需要有“人文化”的思考。增加歷史的關注和人文的情懷,充分發揮學院派的學術優勢,進一步推出時代精品,正是當前中國學院版畫面臨的一個極富意義的文化命題。
《超人》,石版,2002年,獲得北京國際版畫雙年展金獎 韋嘉
《路漫漫》,套色木刻,1986年,獲得第九屆全國版畫展大獎作品刀法豪放,構圖恢弘,表達了渾厚氣勢和悠遠意境 晁楣
《高原之子》,銅版,1994年,獲得第十三屆全國版畫展銅獎嚴謹的寫實造型和精湛的版畫技藝,凸現高原的博大與深沉之美 吳長江
《尋覓者》,木刻,2002年,獲得第六屆全國高校版畫年會探索獎獨特視覺符號表達現實體驗 宋光智
《林中小屋》,木刻,1992年,獲得第十二屆全國版畫展金獎 王劼音
《那卜愣》,銅版,1990年,獲得中國青年版畫展創作獎 孔國橋
《洗發的人》,套色木刻,2000年,獲得第十六屆全國版畫展銅獎 張廣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