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認為,“安提凱希拉儀”原有30至70個齒輪,可以安裝在長31.5厘米、寬19厘米、厚10余厘米的木箱中。此前研究已經確認,儀器是一臺天文日歷,還可計算諸多天文周期。它甚至還能充當天文年歷,顯示希臘黃道帶的主要星體和星座的升落,以及行星的位置。根據現存考古資料,它先進的計算能力和技術含量在制成后千余年內沒有其他儀器可以媲美,被研究人員稱為古代“計算機”。
最新的研究發現,“安提凱希拉儀”的制造原理可能來源于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
研究人員在儀器上發現了蝕刻的古代月份名稱,與西西里島錫拉庫薩人使用的月份一樣。
巧合的是,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在那里出生,公元前212年在那里去世。他發明了一種天象儀,專門測量月球和已知行星的運行情況,還撰寫過一本手冊,可惜并未傳世。
“這件事很有趣,兩者不存在直接聯系,但可能存在聯系,因為阿基米德曾經在那里工作。這是我們首次發現這種聯系,”比特薩基斯說。
現代技術幫忙
“安提凱希拉儀”從1901年發現到功能“解密”花費一個多世紀。依靠高性能計算機和高清晰掃描技術幫忙,研究人員才確認它可用于跟蹤古奧運會周期。
較早研究顯示,儀器制造時間為公元前140年到100年,距今大約2100年。由于長期在海水中浸泡,儀器嚴重腐蝕,裂成約80塊碎片,“遺骸”包裹沉積物,研究無法繼續。
研究人員2005年利用一臺8噸重的X射線斷層攝像機掃描儀器內部,通過還原那些僅有剃須刀片厚的齒輪和刻度盤了解儀器制造技術,“閱讀”數百個微小銘文。
“這和醫學掃描儀很像,不同的是,醫學掃描儀把患者送入儀器,我們把‘安提凱希拉儀’送進去,”比特薩基斯說。
對于無法復原的碎片,研究人員利用在各種照明條件下拍攝的碎片高分辨率數碼圖像將其還原,從中提取有用信息。
比特薩基斯說,計算機功能的提高也有助于得出最后掃描結果和圖像分析結果。“沒有它,我們無法看到銘文,因為增大分辨率的結果是得到一個非常大的文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