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杭州桐廬的民間藝人謝玉霞做夢也沒有想到,剪了60多年的剪紙,如今居然還能評上職稱,最近她接到了杭州市人事局的通知和證書,她被正式評為中級職稱,具有館員資格。
“為民間藝人評職稱,這是對我們的極大鼓舞,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沒人繼承民間工藝了。
”謝玉霞7月30日興奮地對記者說。
像謝玉霞一樣,杭州市共有38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人獲得初級和中級職稱,他們中年齡最小的30歲,最大的77歲。
據悉,這是國內首次給民間藝人評定職稱。
杭州市近年在挖掘、整理和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也發掘出了一大批“非遺”的傳承人。雖然對于“非遺”傳承人的保護是“非遺”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卻一直苦無良法。
2007年6月9日,杭州市長蔡奇在博物館觀看謝玉霞的剪紙藝術時,深為這位民間藝人的技藝打動。當得知民間藝人連職稱也無法評定時,蔡奇當即指示同在現場的杭州市文廣新局局長陳建一:“一定要想辦法為這些藝人評定職稱。”
陳建一對記者說,現有的職稱評定都是體制內的,規定要求申報者須有單位推薦,要有大專以上學歷。可民間藝人大多屬于個體,許多人還是農民。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是活態傳承,口口相傳,活體一旦消亡,文化遺產也就可能隨之消失。所以保護文化遺產首先是保護這些傳人,而解決這些傳人的職稱將更有利于傳承。
為民間藝人評職稱一事得到了杭州市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但給民間藝人評職稱在國內并無先例,經文廣新局和人事局共同協商,最終決定在現有職稱評定的規定內進行破格。
今年春,杭州市文廣新局正式發布通告,民間藝人職稱評定就此拉開帷幕。
據介紹,此次職稱評定主要以民間藝人的真實才學、成績和貢獻大小為依據。不管有沒有工作單位,學歷是否達到大專以上,凡符合藝術系列、工藝美術和群眾文化專業等領域任職資格條件的民間藝人都可申報。文廣新局還為申報者代交了報名費。
杭州市上城區77歲的評書演員張祖春獲知能申報職稱的信息,欣然前去報名,文廣新局干部還一起幫助他搜集申報資料,最終他被評為三級演員。
7月29日,當記者找到張祖春時,因老伴生病一直在醫院陪護而無暇回家的老人還不知道自己已被評上。聽到自己被評上三級演員,老人家激動地說:“我在民間說了54年的評書,今天終于得到社會認可。雖然職稱對我來說已沒多大用處,但是我高興的是我們這些民間藝人不再被拒于體制外了!”
陳建一說,此次為民間藝人評職稱還只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新的開端,今后杭州市會出臺更多的舉措去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下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