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愷、王家新、周昌新聯合藝術展
時間:8月6日至24日 地點: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西二樓
杜大愷,生于1943年8月8日,山東龍口人。1980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并留校任教至今。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清華美術》主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美術家協會公共藝術委員會主任。出版有《杜大愷水墨作品集》、《藝術帚談錄》(文集)等。

聲色絢麗勝管弦(紙本設色)杜大愷

時雨續今昔(紙本設色)杜大愷
王家新,別署晏園,1967年生,祖籍遼寧。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九屆、十屆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屆、五屆理事,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院特聘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展覽,被中南海、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等收藏。著有詩詞集《北溟魚》、《頤園詩草》。

書家雜詠·林散之 王家新
成功之路起于探索
——有感于周昌新的重彩油畫
邵大箴
周昌新,1973年生于廣東湛江。1993年從湛江藝校美術專業畢業后,到北京師從中央工藝美院(現清華美院)杜大愷教授,專攻現代重彩。后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碩士研究生班繼續深造,畢業后致力于研究中國重彩畫與西方油畫的融合問題,并開創了“重彩油畫”的新畫風。他擅長創作主題性大型繪畫,曾擔任“三峽壩區藝術設計與文化建設總體規劃方案”課題組總協調人。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藝術大獎。

藤(重彩油畫)周昌新

吉祥鳥(重彩油畫)周昌新
周昌新君從中國傳統的重彩畫出發,經過在壁畫和油畫領域中的多年實踐,逐漸產生把民族傳統重彩畫筆線自由和色彩絢麗的特點用于油畫創造,建構重彩油畫的念頭。他經過多年的試驗、探索,逐漸樹立起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
歐洲發明的油畫藝術以堅實的造型與豐富的色彩見長,中國傳統的重彩繪畫,以敦煌壁畫為例,色彩燦爛輝煌,可與歐洲油畫比美,但兩者各自的美學格調與趣味不同。油畫強調造型、體積、結構與空間,傳統重彩畫關注筆線的韻律與平面色彩的美感。它們各自成為體系,猶如兩座高峰,相互輝映。這兩者可否取長補短、相互交融,是周昌新思考的課題和致力于探索的方向。從他這幾年的創作成果看,他在一步步地向前推進和擴展。他從兩方面進行試驗與創作:一方面以平面的傳統重彩畫面為基礎,適當融進油畫的造型、結構與空間觀念,賦予寫意型重彩畫面以油畫語言的厚重感;另一方面,他以結構與空間感的油畫為依托,借助中國傳統畫自由揮灑的筆觸、靈動的造型與平面趣味,給畫面增加寫意性。
周昌新是一位勤奮的藝術家,他背負畫篋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新疆、西藏、西雙版納、香港、臺灣,每到一地他都悉心觀察、體驗,認真寫生。他重視用繪畫語言表現自己直面自然的感受,他的許多得意之作,或是直接寫生的產物,或是寫生后的加工提煉。在繪畫創作上他有激情,動筆之前必是憋著一股沖動,以飽滿的情緒揮筆涂抹,不到充分宣泄自己的感情,決不罷筆。
繪畫與其他門類的藝術一樣,有器(技)與道兩個層面。技術、技巧固然重要,但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表達精神。周昌新說,他的藝術宗旨是“用畫筆凈化人們的心靈,鼓勵人民的斗志,引導人民快樂、健康生活,在給人們美的視覺享受的同時,得到啟發和教育,用藝術的力量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周昌新的人物畫有的取材現實生活,有的取材宗教、神話或寓言故事,含有幻想情調和浪漫色彩。他很少單獨地表現人物,常常把人物放置在自然環境中,使它們和諧地融為一體。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包括一些裸露的人體作品,他關注營造畫面的格調和趣味,努力表現健康向上的美感。
近幾年,周昌新更多地在風景畫領域施展自己的才智,運用粗獷而自由的筆觸和富有變化的色彩,刻畫大自然的力與美。他筆下的風景有的雄偉遼闊,有的取景一隅;有的平實可親,有的險峻神奇;手法雖取景和構思多變,而求境界之宗旨不移,這既反映了他不凡的繪畫才智,也表現出他深厚的藝術修養。
對一個成功的畫家來說,需要具備兩方面的品質,那就是自信和謙遜。不自信的畫家在藝術上往往畏首畏尾,不敢探索,也不會有所突破;不謙遜的人往往在一點小成績前面便淺嘗輒止,不求上進。周昌新對自己的藝術方向充滿信心,對自己的主張頑強地堅持,但他有自知之明,在成績面前不自滿、不懈怠,不斷提出繼續奮斗的目標,以鞭策自己。他在一篇題為《從重彩到重彩油畫》的文章中寫道:“我還年輕,重彩油畫的探索之路剛剛開始,今后的道路還很漫長,我愿意做一個永遠在這領域里的探索者,不斷地創作,不斷地否定,用大量大尺幅的畫向世人證明中國的文明。”(載《周昌新·臺灣環島創作重彩油畫集》)我相信,聰明有悟性而又有這樣心態的周昌新,待以時日,定能在藝術上有更大的進展和突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