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大書法家董其昌的一幅3米書法長卷真跡流入聊城民間
這幅長卷是董其昌的草書《臨十七帖》,國內知名書畫鑒定專家稱“為不多見之臨帖長卷,誠可寶也”。
7月19日,這幅書法作品的持有者王先生向記者介紹了作品的來歷和鑒定價值。
董其昌作品其中一幅高達165萬美元
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書畫鑒賞家。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
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其昌的書法為宗法,甚而親臨手摹董書,致使出現了滿朝皆學董書的熱潮。 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無法比擬的。
董其昌作品比較珍貴,但現在贗品充斥市場,尤其是民間收藏,即使不是贗品,也是小幅泛泛之作。
在海外藝術市場,董其昌作品較多。1989年6月紐約拍賣過一幅他的《婉孌草堂圖》被專家認可,價格一下子被抬了上去,高達165萬美元。
為外祖父寫自傳換取其珍藏作品
家住聊城城區的王先生目前已經退休,他持有的董其昌的這幅草書《臨十七帖》,字芯長302cm,高30cm,品相較好,尤其是做為草書長卷,在董其昌流傳于世的書法作品中極為罕見。
王先生向記者介紹了這幅作品的來歷——他外祖父陳老先生,一位學者,生前交代將自己珍藏的這幅書法作品傳給王先生。但 “有一個條件,我為外祖父寫自傳。今年初書稿完成,家人也就將這幅字交給了我。”王先生說。
這幅作品究竟有多大的價值,王先生心中沒有底,經過多次赴京求教,兩位書畫名家給出了他們的意見。
兩位名家力挺
單國強是故宮博物院書畫鑒定專家,書畫鑒定方面的權威。今年夏天,他為這幅字題跋時寫到——董其昌多次臨淳化閣帖,此卷自謂觀趙孟頫十七帖后效之,實則已具自身風貌,即熟后生,于流潤中見生拙,當屬其成熟后所書,為不多見之臨帖長卷,誠可寶也。
金鑫,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書畫鑒定專家,也是著名書法家,央視鑒寶欄目的常客。今年夏天,他同樣為這幅字題跋——十七帖,晉王羲之書,因第一帖以十七字開首故名,其書氣象超然,乃書中之龍,歷來被奉為草書圭臬。董其昌多次臨右軍書體,功底深厚。此書筆法嫻熟,流暢自如,帶有很濃的董書風貌,且保存基本完好,實屬難得,藏者應寶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