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國強《晴朗天空中的一朵黑云》.爆破作品.2006。這件作品每天正午12點出現(xiàn)在紐約的天空, 隨著一聲清脆的爆破聲,天空就會突然炸現(xiàn)一朵黑云。(圖╱蔡國強工作室.攝影╱Teresa Christiansen, MMA)
5月的紐約,風和日麗,晴空萬里。每天正午12點, 隨著一聲清脆的爆破聲,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上空就會突然炸現(xiàn)出一朵黑云。 這朵云如一團濃重的墨,突然在空中出現(xiàn),使觀者都為之一怔。 接著這朵黑云慢慢在碧藍的天空中融化,散開,被藍天所襯托,如清水中滲化的墨色般優(yōu)美。這朵突如其來的云,并非自然,而是大都會博物館展出的一件爆破藝術(shù)作品;這件作品在紐約的天空出現(xiàn),又因為影射時事而蒙上另一層意味。 2001年9月11日那個難忘的早晨,紐約的天氣也是如此的晴朗,沒有一絲白云,而后發(fā)生的慘劇,大家都如同看這朵烏云一般,被禁錮在地上觀望,驚訝與好奇,竟然多于恐懼,一時間無法作出正確的反應(yīng)。 回憶當時的情形,眼前看到的便是冒著黑煙的雙塔映著碧藍天空的一幕,深深的憂傷不禁油然而生。有如魯迅在日本空襲后所寫下的那樣:“宛然目睹了《死》的襲來,但同時也深切地感著《生》的存在”。
這朵“黑云”的創(chuàng)作者是已為人熟知的華人藝術(shù)家蔡國強。用蔡國強的話來說,這件作品的創(chuàng)作初衷是:“希望能夠在晴天創(chuàng)造出不安的陰影”。而這個目的,在布展的過程中就已經(jīng)達到了。自911以來紐約成為全美安全警戒最森嚴的城市,風吹草動,都彷佛是恐怖活動的影子。為了這朵有聲的“黑云”在紐約天空中出現(xiàn),大都會博物館和市政府斡旋許久,聽說由大都會博物館的館長和其它重要人物出面,才使得這件作品得以和人們見面。蔡國強也多次因為市政府的要求而修改作品本身的設(shè)計,減少爆破的音量。在記者招待會上,博物館人員還請記者們通過媒體告知市民們,這是一個藝術(shù)作品,而不是什么恐怖行動。這件作品的展覽過程,反映出紐約這個城市在911后的現(xiàn)狀,因而使這件作品更具意義。 這朵“烏云”,伴隨著“雷聲”,會在每天正午的12時出現(xiàn),如同一個現(xiàn)代的時鐘,警示世人。隨著4月25日的第一聲爆破,拉開了“蔡國強在屋頂:透明紀念碑”(Cai Guo-qiang on the Roof: Transparent Monument)一展的序幕。
“蔡國強在屋頂:透明紀念碑”一展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首次邀請華人藝術(shù)家在其展場所做的個人展覽,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屋頂花園(The Iris and B. Gerald Cantor Roof Garden)展出,展期將持續(xù)到10月29日。這個展覽共由四件作品組成,第一件便是前文提到的《晴天黑云》(Clear Sky Black Cloud), 另三件為裝置作品,分別為《透明紀念碑》(Transparent Monument)、《不透明紀念碑》(Nontransparent Monument)和《走開,這里沒什么好看的》(Move Along, Nothing to See Here)。
透明紀念碑
占據(jù)展覽中心位置的是《透明紀念碑》,這件作品名稱也是整個展覽的名稱。它是一塊15英尺高的玻璃制成的紀念碑,上無碑文,完全是透明的;透過它,可以看到紐約中央公園的綠樹和紐約市叢林般的高樓。對此,蔡國強自己作了最好的批注,他說:“紀念碑都是不透明的,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而我的紀念碑是透明的。站在這個大都會的屋頂花園,放眼望去,便可以一覽紐約美景,觀眾上來后就會被這個繁華而美麗的城市所感動,很難做出可以比這個城市更吸引人的作品。所以我不想用作品去擋住觀眾的視線,而是把紐約城引入我的作品之中,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觀眾在欣賞風景的同時,也就可以看到我的作品”。這件看似唯美主義的作品,卻還有一層令人不安的含義——在紀念碑的底座上,放著幾只仿真的死鳥,彷佛是撞在玻璃上死的。這幾只類似烏鴉的死鳥,據(jù)蔡國強說本來是想用真鳥的標本,但因為沒有得到動物保護組織的同意而改用假鳥裝上真鳥的羽毛。這些死鳥在視覺上賦予此非常純潔和優(yōu)雅的紀念碑更深沉的含義。飛鳥撞上玻璃而死,是當代社會的一個真實現(xiàn)象,這象征了現(xiàn)代文明給自然,乃至于人類自身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作品再次影射了911恐怖事件,彷佛這些烏鴉是被劫持的飛機。瞻仰紀念碑多會讓人為所逝去的感到沉痛,但看蔡國強的作品,卻讓人在反省之外還能感到一絲幽默。蔡國強說:“其實,有些重要的事可能不重要,有些不重要的事可能很重要。很沉重的事可以是很幽默,而幽默的事有時可以很沉重。這些作品體現(xiàn)了我對于這個世界的看法,雖有些悲觀,但也很自嘲”。
不透明紀念碑
與《透明紀念碑》相對應(yīng)展出的是《不透明紀念碑》。這個紀念碑在造型上以繁復(fù)來響應(yīng)《透明紀念碑》的簡潔。《不透明紀念碑》長32英尺,借用了傳統(tǒng)紀念浮雕的形式,上面刻畫的是近幾年來在世界各地發(fā)生的重大時事。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政治上的重要事件,如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臺灣的選舉、中國的長江三峽工程、美國總統(tǒng)布什的當選、北京獲得奧運比賽的主辦權(quán)等;也有天災(zāi)人禍,如美國世貿(mào)大廈的倒塌、美伊戰(zhàn)爭、海嘯、SARS、禽流感等;還有科技上令人注目的發(fā)展,如克隆技術(shù)(cloning technology);更有社會新聞中大家關(guān)注的焦點,如選美、整容、「超女」、甚至還有哈利.波特這個虛擬的小魔法師在世界的影響。這個紀念碑的雕刻技巧拙樸,是由中國民間工匠們根據(jù)蔡國強的設(shè)計圖所雕刻。蔡國強給予他們很多創(chuàng)作的自由,所以空白處都被雕刻上了松樹、牡丹、菊花甚至是龍鳳這些傳統(tǒng)的象征性裝飾物。這件作品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蔡國強認為:“紀念碑總是要把每個時代重要的事情記錄下來,所以我也把所經(jīng)歷的一些好事和壞事記錄下來。《不透明》的意思可以是不知道未來、不知道現(xiàn)狀的意思,但同時也可以說明這些時事真實的透明度都很不好”。
走開,這里沒什么好看的
《走開,這里沒什么好看的》這件作品以紐約的建筑叢林和中央公園的樹木作為背景,分別在屋頂花園上放置了兩只仿真的鱷魚,張著大口,乍看非常兇猛,然而再仔細看,卻發(fā)現(xiàn)它們已被捕獲,被削尖的竹竿撐著,身上如刺猬般密密麻麻地插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刀。這些小刀,都是作為違禁物品在機場安檢時被扣押下來的。從這個角度再來看這些被五顏六色小刀“殘害”的鱷魚,便覺得它們很悲傷和無奈。蔡國強指出:“我想表現(xiàn)的,其實是最強的東西有時候也是最脆弱的。我們這個世界所擁有的原子彈威力,足以把地球摧毀許多次,但我們害怕的卻是旅客懷里的小刀。這即是很幽默的事”。
邀請蔡國強在大都會舉辦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蓋瑞.丁德羅(Gary Tinterow)是大都會專管19世紀、當代和現(xiàn)代藝術(shù)部門的策展人。他說:“毫無疑問地,蔡國強不僅是在紐約也是世界上最有創(chuàng)意的藝術(shù)家之一。這個展覽,標志了我們博物館很多個的《第一次》。我們《第一次》有《鱷魚》在大都會的屋頂上,也是第一次有爆破藝術(shù)在屋頂上。蔡國強給我們的屋頂花園帶來了很多的新事物和新氣象。”問到合作過程,蔡國強說大都會在這次展覽中給予他很大的觀念自由,唯一的限制僅僅是在實際操作上,例如作品的重量不能超出一定的安全系數(shù)等等。丁德羅進一步提及:“與蔡國強合作,如同乘坐游樂園的云霄飛車,非常精彩刺激。在整個過程中,各個方面的細節(jié)都要考慮,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出錯,但我們始終都堅信這個展覽一定能做成。展覽的實際效果比想象中更出色,更令人震驚。這次展覽,體現(xiàn)了蔡國強性格中非常幽默的一面,這可能是大家以前不很熟悉的。他用他的幽默來點擊關(guān)鍵處,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到我們本想回避的地方。”蔡國強則說:“我也知道,布置我的展覽是不容易的事,首先我是一個活著的藝術(shù)家,會有很多要求。整個過程中,我非常感謝大都會博物館的各部門人員,他們不管有多少困難,都努力把這件事向前推進,而使這個展覽成為可能”。
蔡國強此次個展是大都會博物館首次邀請華人藝術(shù)家的個展。能夠在這樣一個集世界經(jīng)典藝術(shù)的大型博物館做展覽,這不僅代表中國藝術(shù)已經(jīng)走向世界,而且也代表了中國出生的當代藝術(shù)家已成為西方藝術(shù)世界舉足輕重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蔡國強個人來說,能夠在大都會舉辦個人展覽,在紐約藝術(shù)界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提到作為大都會博物館有史以來第一位舉辦個展的中國藝術(shù)家的感想時,他謙虛地說:“說這是第一位中國藝術(shù)家的展覽其實是一種很遺憾的說法。希望這次展覽可以促使大都會博物館將來舉辦更多更有趣的展覽,展出活著的藝術(shù)家的作品”。
那么,蔡國強本人對于自己的個展在這樣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博物館展出,有什么感想呢? 他說:“大都會博物館有一百多萬件藝術(shù)品,它們作為文化的結(jié)晶和瑰寶,是會世代流傳,永遠珍藏的。在紐約其它當代藝術(shù)館看展覽時,我經(jīng)常會想自己的作品可以怎樣在那里存在。但我參觀大都會時,卻從不設(shè)想這個可能。因為大都會博物館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縮影,它與我們的遺傳基因里的東西都發(fā)生過聯(lián)系。當我們走上它的臺階時,就如同進入一個神圣的宮殿一般。我從未想過自己會在這里做展覽。 所以從一開始到今天,我還是覺得整件事情是很不可思議。”
而不可思議的事已經(jīng)成為事實。蔡國強在紐約上空留下的這一點墨色,既是他中國的文化背景的自然流露,又是他的獨具特色的簽名,在大都會這個國際性藝術(shù)的宮殿留下他自己的痕跡。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