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000多年的古羅馬帝國時期皇族使用的罕見的鴨嘴形玻璃水注、我國存世最古的唐琴——朱漆九霄環佩七弦琴,這兩件遼寧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將在本月底首次亮相北京。
與此同時,還有17件遼博館藏的一級甲等國寶級文物日前秘密通過飛機和火車在荷槍實彈的文保人員護送下運抵北京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參加奧運會期間舉辦的一系列文物特展。
這些價值連城的國寶重器,平日因保護條件苛刻多鎖在庫房,普通觀眾難得一見。
如唐朱漆九霄環佩七弦琴,全國只有6把;鴨嘴形玻璃水注全世界只有一件,還是首次示人。
遼博業務部主任劉蘊介紹,由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分別主辦的,薈萃全國27個省市區百余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的5項大展,即將于本月底分別在中國科技館、首都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陸續開幕。
遼博參展的19件國寶為展示遼寧深厚的文化底蘊提供了重要的平臺。
遼博19件奧運文物展展品
1 北燕馮素弗墓出土之鴨嘴形玻璃水注
2 唐朱漆九霄環佩七弦琴
3 北宋緙絲紫鸞鵲譜
4 南宋緙絲山茶圖和緙絲牡丹圖
5 五代織成金剛經卷
6 晉代王羲之《姨母帖》
7 北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
8 五代耀州窯青瓷飛魚形水盂
9 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
10 唐代“草圣”張旭《古詩四帖》
11 唐代歐陽詢行書《仲尼夢奠帖》
12 北宋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13 元代名家吳鎮《墨梅圖》
14 西漢鎏金騎士捉俘虜銅飾牌
15 西漢鎏金獸嚙馬銅飾牌
16 北燕馮素弗墓出土之木芯包銅鎏金馬鐙
17 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飲馬圖卷》
18 金代宮廷畫家楊微《雙駿圖》
19 遼代木質馬鞍胎
國寶檔案
鴨嘴形玻璃水注:全世界僅此一件
它是1965年發掘遼寧北票西官營子北燕馮素弗墓時出土的。馮素弗為十六國時期北燕的締造者之一馮跋之弟。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時,因后身加重,才得以放穩。如此奇特而罕見的動物造型的早期玻璃器,目前全世界僅此一件。專家認為,它產于今敘利亞至地中海沿岸一帶的古羅馬帝國,其傳入途徑是由西域經過草原之國柔然,再傳進馮氏北燕的。它是研究草原絲綢之路的重要物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朱漆九霄環佩七弦琴:存世最古的唐琴
遼博所藏之九霄環佩琴通長122.7厘米,肩寬21.1厘米,尾寬15.5厘米,栗殼色漆。琴項右側窄面上刻隸書“響泉韻磬”4字及“乾隆御賞”兩行款字。
此琴是歷代琴器中不可多得的頂級至寶,曾被認為是乾隆御藏的宋制古琴。后經有識之士前來遼博鑒賞,認定為中唐所制。至于琴匣,經專家精心鑒定,原是一偽造乾隆御制琴匣,只是當年的古玩商偽造時,弄巧成拙,將一張中唐古琴誤認為是宋琴而放置其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