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快來管管我們吧,798快要完了!”連續幾個月里,在北京798藝術區居住了五年的法籍華人畫家郝光不斷呼吁。
讓他感到如此焦慮的是,自2008年3月798施行整體改造工程以來,整個藝術區正往與他的意愿相反的方向發展。
2003年郝光在798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時,看中的是那里寬敞的空間、低廉的價格和新中國工業遺跡的“原始情趣”。當時798已經聚攏了一批當代藝術家,有著自由自在的創作環境和便利的交流氛圍。
然而在郝光看來,現在什么都沒有了。他認為798改造工程中管理者征收了大量額外費用,基礎設施維護中的混亂管理又給園區住戶帶來很多不便。比如很長一段時間內園區不許機動車進入,甚至救護車也只能在很遠的廠區門外等候里面需要急救的病人。更重要的是,部分景觀改造抹去了大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工業遺跡。
■景觀改造工程誰說了算
相比車輛限行、水電中斷等工程期間的暫時性問題,郝光等藝術家們更介意的是,798景觀改造工程使園區原生態發生了變化。
原來廠區內隨處可見的黑膠皮供暖管道現被改為不銹鋼管道;部分墻面的涂鴉被粉刷一新;原先廠房之間的大通道兩側裝置了燈光玻璃櫥窗,消防栓、電子儀表等原有廠區物件被封在櫥窗里成為展覽物;部分街道旁原有的大樹被拔掉,代以整齊劃一的園林低矮植被等等。
“這很像是鄉鎮企業的管理者在打造一個二星級賓館?!焙鹿庹f,他很擔心安了玻璃櫥窗的大通道以后會成為一個商業點,擺滿手工藏飾等小商品?!斑@里會變成一個旅游景點,一個朝陽區排名十幾位的公園,一個商業時尚中心,但它再不是798了。”
對于改造飽受爭議的玻璃櫥窗大通道及其北側的包豪斯廣場,提供規劃方案的宗灝建筑師事務所負責人蘇海峰也有一肚子話要說:“我們最初的方案基本是保持原樣不動,主要修整邊邊角角。但這個方案交上去以后被否決了,得到的反饋是有領導不滿意?!?
■較勁
誰是798的主人?關于這個話題的爭論,在藝術家剛剛入住廠區時就已開始。
這種較勁在七星集團一位物業工作人員與郝光的對話中演繹出更鮮活的版本:
“你交不交錢?不交走人!”
“我走人?我要是走了這里就沒人了?!?
“牛什么牛?你來多久了?”
“五年了,這條街一開始都是我租的?!?
“才五年算什么?我在這兒都30多年了!”
“你怎么好意思告訴我這個?我來的這五年我們讓798聞名世界,你在這兒的30年讓這個廠子倒閉破產了!”
藝術家們嫌棄管理者們是“文盲+藝盲”,又在政府撥款和租戶收費方面兩頭得利,管理者們覺得這些搞藝術的人事兒太多。兩邊從一開始就暗自較勁,焦點是對798的掌控權。
管理者們剛剛從國有企業走出不久,走出虧損的企業迎來新的商機,無可厚非地希望通過出租房產達到利益最大化。
藝術家們期待的則是一個房租低廉、管理自由的創作區域,對于一年比一年更高的房租價格和物業費用,以及一年比一年更嚴格繁雜的管理制度,顯然難以接受。
這次改造工程中,很多藝術家租戶已萌生退意。一位韓國畫廊老板已準備撤資回國,郝光也在自己工作室前掛了出租招牌。
據悉,一些對改造工程不滿的藝術家們表示,如果七星集團不能給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他們也許會考慮集體罷市。
藝術家和企業都認為自己是798的貢獻者,也希望能對798的未來做出重要影響,而他們在較勁過程中并沒有留意,第三方力量已經逐步介入,并可能最終決定798的未來。
■保留藝術區還是藝術家
北京朝陽區宣傳部副部長吳錫俊對記者說:“是保留藝術區還是保留某些藝術家,我們很早就討論過這個問題,最終的選擇是前者?!?
北京市政府和朝陽區政府已經為798規劃好了方向:以當代藝術為主打特色,進一步吸引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及藝術機構,為園區內藝術品打造展覽展示、交易拍賣的平臺。798將成為一個藝術區品牌,一個成功的商業區,一個時尚品牌聚集地,一個新銳的旅游景點。
朝陽區區委書記陳剛在前不久的798奧運接待開放日上曾表示:“北京有什么地方值得關注?我希望大家能記住我們的口號:長城、烤鴨、798!”
有的藝術家聽到這個口號時嘆惋798的命運,也有的早有預料,選擇平靜接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