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藝術區、創意區的興起,成為城市新興的一股別樣潮流。幾乎每座聚集著藝術家群體的城市,都在積極籌劃藝術家的聚集地。由于藝術區的生成,多數依托近代工業勃興時期的建筑,作為具有歷史價值、技術價值、社會意義、建筑或科研價值等的舊廠礦、老倉庫工業文化遺存,這些建筑物和機械、車間、磨坊、工廠、礦山以及相關的倉庫、店鋪等等場所,是所在地區工業文明的物質載體,與一個城市的和諧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們往往沿運河、鐵路等運輸線路呈線性分布,彼此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形成一種獨特的“工業景觀”。營造藝術區成為城市改造的一部分,其優勢是,在為城市保留了歷史遺跡的同時,也為文化活動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發生,提供了一些個性空間。
作為中國幾大藝術聚集地,杭州有中國美術學院的天然資源,政府近幾年來也一直致力于城市文化的打造,因此,在杭州這座城市中,也陸陸續續形成了很多小范圍的藝術聚集地。但在整個中國的藝術空間建設的格局中,杭州是相對次要的城市。究其原因,在于杭州長期以來以西湖為中心的城市格局,空間過于緊張,而新城的打造尚未完全實現。而杭州段的京杭大運河橫貫杭州,在其沿岸,靜靜地佇立著不少上世紀遺留下來的工廠建筑,他們見證杭州近代工業文明的歷史遺跡。杭州近現代工業文明,正是沿運河產生的。作為杭州特有的文化遺產,運河沿岸的工業遺跡,描述著杭州一個多世紀以來從到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的發展歷程。又由于其貫穿城市的特征,空間上可以廣泛延伸。運河周邊區域的加深改造,為新的藝術區的打造奠定了良好基礎。藝術區建設所需要的條件,隨著運河的改造而凸顯。一個個懷揣理想的藝術家入住,讓創意自由發揮,在老廠房的舊影上,疊加起現代藝術的新氣象。命名為“西岸”的運河藝術區開始逐漸顯山露水。它位于杭州拱墅區的運河西岸一片人去樓空后的工廠廠房,這里原是長征化工廠,占地近200畝。從19世紀末起,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前,這里曾是運河工業文明的中心,一度呈現繁榮景象。而后,隨著杭州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工業企業的外遷,這些老廠區開始逐步從繁榮走向了衰落。這些老廠房的高空間優勢,有利于空間重組,適合鋼結構加層。成組的近代建筑群,提供了近萬平方米寬廣空間,由運河集團與博藝網絡聯手打造。與杭州之前的LOFT49、A8藝術區不同的是,這里位于杭州市的城北老城區,隔新整治的運河公園與京杭大運河相望,又毗鄰市區,三面圍繞著居民區,自然、人文環境都十分理想。這些工業設計的舊有成果的再利用,不是把建筑推倒重來,而是改變其使用功能,經藝術化的處理后,變得和環境既和諧又另類時尚。同時進行道路改造、加密周邊路網、疏通水路、發展公共交通、增加停車空間,為工業廠房轉型提供條件。按照工作、居住、休閑的模式,原本粗糙破舊的工業設施,轉型為城市中富有創意的文化中心。
作為杭州打造創意基地的大背景,政府的支持舉足輕重。新的運河休閑公園已依托原有花園打造。而且老廠房遺留下的舊機器設備如:泵閥、管道、料斗等因留有舊工業時代的痕跡,符合部分人的懷舊心理。而這樣空間和布局,是藝術機構最中意的。作為運河創意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劃中,沿河廠房、公園,將成為未來的文化藝術中心,設置時尚藝術、設計策劃、視覺藝術等工作室。它的特色在于藝術空間的特色不僅僅限于室內,而且延伸到室外。這些舊廠房、破倉庫,憑借其豐富的運河文化歷史內涵、良好的公共配套,對藝術家、設計師、藝術機構來說頗具吸引力。
85美術運動期間,藝術家聚合往往以藝術群體形式,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后出現的“畫家村”,開始成為藝術家的主要聚集形式,比如北京的圓明園、東村、宋莊等。而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之后,北京的798、上海的莫干山、重慶的坦克倉庫等藝術區,成為藝術家新的活動空間,也成為集藝術生產、展示與銷售的集合地。藝術區的形成與發展,對藝術的發展功不可沒,為藝術多樣和城市文化塑造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一個更為現實的命題是,杭州應該有自己的“798”,而不僅僅是北京798的翻版,這其中有很多基礎性問題有待解決。創意產業的發展、成熟、產生效益,需社會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實現。同時,運河藝術區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是:杭州的藝術版圖,至今仍主要圍繞在中國美術學院附近的南山路一帶。運河藝術區已經基本遠離人們原本認識中的藝術中心,藝術家群體或是各類機構,將在全新的區域產生,如何成功值得期待。但依托運河的“西岸”藝術區,畢竟已經上路。我們期待,杭州的藝術區時代,可以早日到來。
杭州能有自己的798嗎?
杭州能有自己的798嗎?
杭州能有自己的798嗎?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