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超越
有著悠久歷史和光輝傳統的中國工筆重彩畫,曾寫下了繪畫史上最燦爛的篇章,也有過漫長的遭受冷遇的黯淡時期,今天,正走上復興之路。復興不是復古,是以現代意識召喚中國藝術傳統中創造精神的復蘇。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中發現那些富有生命力的活躍元素,充分加以認識和運用,并廣泛吸收外來藝術的營養,使先秦雄風、漢唐氣象在我們的新時代里重現,并且發揚光大。
從繪畫發展看,工筆先于寫意,重彩先于水墨。可以說工筆重彩是繪畫俱生的。原始巖畫和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圖紋,都使用重彩、描線手法并力求規整。早期繪畫作品,戰國和西漢的帛畫,已是水平頗高的工筆重彩畫了。雖然古代民間也見粗率之作,那是力不從心,欲工而不能所致和后世有意放筆揮寫不同,而且毛筆和紙、墨的發明,都是較后的事。從嚴格意義上說繪畫源于生活,多彩的生活必然產生多彩的藝術。正是生活的啟示,人們才找到工筆重彩這一繪畫形式,經過歷代藝術家的努力,把它推向歷史的藝術高峰。中國畫壇上曾有吳道子、張萱、周昉、仇英、呂紀、陳洪綬等彪炳青史的工筆重彩大家。明清肖像畫更有超越前代的成就。植根在民族土壤的工筆重彩畫有著極強的藝術生命力,必將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重新煥發出光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筆重彩畫在全國美術展覽中入選、獲獎的作品呈上升趨勢。各種類型的工筆畫專題展覽層出不窮,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數百年來獨尊水墨寫意的中國畫壇格局開始逐步扭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致力于工筆重彩畫的革新,使這個古老的畫種重新煥發出光彩。在推進中國工筆重彩畫的繁榮與革新的進程中,老一輩工筆重彩畫家潘絜茲、蔣采蘋、顧生岳、徐啟雄等先生,功不可沒。他們嘔心瀝血,以復興當代工筆重彩畫為己任,為此畫種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縱觀今天工筆重彩畫現狀更為喜人,完全處于一種開放的狀態,呈現出一種多姿多彩的局面。特別是畫材的改革,標志著現代工筆畫對傳統的一大超越。從歷屆工筆重彩畫大展的作品來看,畫材的使用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毛筆和宣紙。畫布、排筆、噴槍、刮刀、滾筒已被廣泛使用。技法呈多樣化,渲染、涂抹、噴灑、刮擦、堆積、揉紙、貼箔等手法被廣泛應用在工筆重彩畫中。畫材的拓展與使用極大地豐富了工筆畫的語言表現,從而使現代工筆畫相對古典工筆畫具有更寬廣的表現領域和更強的視覺效果。同時,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讓無數的工筆畫家為之激動,他們用畫筆謳歌時代,贊美生活,用感人的畫作發揮了工筆畫表現時代精神與謳歌現實生活的精神品格。當代工筆重彩畫家群體集聚著老、中、青知名畫家。中青年畫家是生力軍,特別是嶄露頭角的年輕畫家,他們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又受過良好的學院教育,用精勾細染描繪感人的形象,更具有旺盛的創新精神。在新工具、新材料、新語言的探索中,形成了具有時代精神的繪畫風格。一批工筆畫家為了現代工筆重彩畫的表現形式語言及建立現代中國畫的色彩新體系做了有益的探索,使工筆重彩畫從古典向現代的轉型拓展了新領域。
回眸中國工筆重彩畫所經歷的艱難復興之路,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工筆重彩畫家隊伍中,大量優秀的工筆重彩畫作品不斷地在全國各類藝術展中頻頻獲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何家英的作品《十九秋》、《秋瞑》,在這些作品中,他憑著對工筆畫的嚴謹創作態度,在內容和形式上賦予新意,給傳統工筆畫帶來了勃勃生機,體現了工筆重彩畫的抒情意味,富麗典雅,充滿了詩意和情趣。他的作品著眼于中西方繪畫的相通之處,把西方造型手法和中國畫的線條巧妙結合起來,成為工筆重彩畫的典范;也開辟了中國工筆重彩人物畫的先河。在當代中國工筆重彩人物畫家中謝振甌先生也是一位不可忽視的人物,我所關注他的作品之時,正是重振中華雄風的改革年代,他創作的唐代風情長卷《絲綢之路》在第五屆全國美展中一出現,便引起了觀眾的情感共鳴。鴻篇巨制的壯觀、華麗的盛唐氣象以及那清秀婉麗的工筆線描、絢麗和諧的色彩,展現了曾光耀世界的盛唐榮華,把工筆重彩畫推向了新的審美高度。李愛國也是一位工筆重彩畫的高手,他主要致力于人物畫的創作。1987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的畢業創作《蒙古騎士》這幅作品中他選取了工筆重彩這一極為繁難、一般人不愿或不敢染指的畫種。他的工筆重彩畫畫得精細入微,能于細謹中見雄放,蘊藉中顯風骨,在嚴謹的造型和壯美的構成中顯示出來的是恢弘的意境和磅礴的氣勢。在巨構的畫面上以工筆重彩形式再現那場震撼了整個世界的歷史畫卷是很不容易。在這幅作品中,李愛國先生無論在立意和工筆重彩畫的表現手法上都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對工筆重彩畫表現歷史題材的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了社會進步和巨變,極大地解放了畫家的思想。科技訊息時代的到來進一步拓寬了畫家的視野,安定的環境和良好的物質條件亦使藝術家們得以發揮個人的潛能,因此,中國工筆重彩畫得以蓬勃發展。新的一代畫壇名家輩出已成為歷史的必然。中國工筆重彩畫壇群星閃耀,光彩照人,令中外藝術界震撼的有馮大中的工筆虎作品,劉繼彪、王申勇的動物畫作品,他們以獨特的技法和高超的審美意識把動物畫推向了歷史的新高,對中國動物畫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工筆重彩畫這個領域中,名家輩出,精英薈萃,山水花鳥畫也是異彩紛呈,山水畫代表人物當屬青年才俊盧禹舜,花鳥畫領軍人物周彥生、王天勝、彭培泉、崔治安、李魁正、姚舜熙、莫曉松等大批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注重文化內涵的張力,又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格調高雅。各具風貌。
從“南、北工筆畫對話學術展”“學院工筆畫”“第六屆全國工筆畫展”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工筆重彩畫已經走出低谷,走向繁榮,由邊緣向主流邁進,工筆重彩畫語言的建立,工筆畫家對光色、材質美的研究都有助于工筆畫的發展。工筆重彩畫家應當從中國傳統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吸取營養,傳承古代工筆重彩傳統,既發現和保留中國傳統色彩學的精華,又要借鑒西方色彩學,把二者結合起來,創作出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和具有中國氣派的工筆重彩畫精品力作。盡管中國工筆重彩畫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從事工筆畫創作的隊伍日益龐大,但是中國當代工筆重彩畫創作中存在的種種弊端也隨之顯現出來:對人生關注的不足和對基本功的淡化、漠視以及有些人物畫存在著的媚俗等負面因素。所以提高格調,注重學識修養,是當下工筆重彩畫創作中最值得重視的問題。
工筆重彩畫是寂寞之道,需要具有為此殉道的品格及精神。潛心研究,并付出極大的精力和體力去艱苦地創作。展望未來,我們需要以極大的熱情關注生活,以開放的胸懷大膽地吸取人類文化藝術之精華,拓展表現空間,必將迎來中國工筆重彩畫燦爛的未來。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工筆重彩畫回眸與展望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工筆重彩畫回眸與展望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工筆重彩畫回眸與展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