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法的年輕設計師正是佐丹奴公司關注的對象,對于一個以藝術為標簽的產品來說,話題式的討論好比一份最好的商品說明書
王晶晶得知佐丹奴出了LiIei和HanMeimei(以下簡稱LH)主題的T恤時,第一時間在MSN上簽名表示自己要去買一件。第二天,她和同學從西單逛到王府井,幾乎轉遍了北京的佐丹奴專賣店,還是沒見到傳說中的LH主題T恤。
從專賣店里得到的消息是,這種全球限量2000件的T恤在北京已經脫銷。王晶晶開始找上海的同學幫忙,結果上海也脫銷了。她又不得不向廣州的同學求助,終于在廣州買到了。
“沒想到這么暢銷。”王晶晶感概。這個生于1986年的女孩剛從復旦大學畢業,在北京的某家報社做記者。LiIei和HanMeimei 兩個人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英語課本里的人物形象,從1993年到2000年,這套教材一直陪伴著全中國的中學生。
“我和我很多同學都很喜歡LH形象,這是我們這一代(80后)的集體回憶。”王晶晶初中畢業后,再次邂逅LiIei和HanMeimei是在大學旁邊的一家小店,里面有以LH為主題的文具。當時這些印有LH印象的卷尺、本子、貼紙讓她愛不釋手,所以當LH蔓延到T恤,她毫不猶豫地想要擁有一件,和她有同樣想法的大有人在。
LiIei和HanMeimei
蔡凱是LH主題T恤的設計師,他1981年出生,是第一批使用以LH人物為英文教材的學生。從湖北美術學院畢業后,蔡凱在武漢短暫工作了一段時間,就來到北京開始尋找自己的藝術夢想。
2006年,一次和同事偶然的談話,聊到了LiIei和HanMeimei的話題。這勾起了蔡凱關于青春的回憶,他上網輸入“LiIei”和“HanMeimei”,意外地發現,并不是他一個人在懷念。
網上不僅有關于LH的種種情結,還有關于LH故事的新編排。在這種思路的啟發下,蔡凱和同事開始了以LH為主題的創作。在2006年《城市畫報》舉辦的創意市集上,蔡凱第一次將經過改造的LH形象以作業本的方式推出。立刻受到喜歡標新立異的80后的追捧,印有LH頭像和各種造型的作業本很快搶購一空。很多青年人圍過來都發出驚呼:“這不是LiIei和HanMeimei嗎?”
蔡凱敏銳地意識到80后的懷舊風將有巨大市場。2007年辭職決定做獨立設計師的他開始了對LH產品的探索,并注冊了LH 的商標。在2007年的大聲展上,他推出了LH為主題的系列產品,包括尺子、三八線、情書、檢討書和貼紙,被搶購一空。比起創意市集上那一次的產品,這一次的作品更用心精良。
這給了蔡凱更大的信心,他在網上注冊了以LH為域名的博客,在淘寶上開了一家LH主題產品的小店,并且有了代理。從2007年開始,討論LH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在年輕人聚集的豆瓣網和校內網,分別有了LH主題的小組,更多的人在一邊討論LiIei和HanMeimei之間的故事,一邊熱衷LH的產品。
這些熱潮讓蔡凱開始被媒體關注,也讓佐丹奴公司發覺了這個商機。2008年和佐丹奴的合作,更是讓他聲名遠揚。“這其實挺像《引爆流行》那本書里寫到的,通過幾個關鍵的點,引發了一次流行。”蔡凱笑言。LH主題的佐丹奴T恤在全國都賣到脫銷,也出乎他的預料,要知道,這個設計只花了他一個下午的時間。
現在蔡凱的計劃是,繼續豐富自己品牌的T恤設計。
印花T恤和網絡營銷
商品的脫銷也出乎佐丹奴公司的預料。佐丹奴選上蔡凱的設計是來自“沒有陌生人的世界”主題T恤設計征集活動,這是佐丹奴一年一度的活動,活動邀請來自中國內地、香港、臺灣、新加坡的年輕藝術家,按照不同的創作單元和設計主題進行T恤設計。
活動開賽前,佐丹奴就聯系到和負責藝術家創意推廣的公關公司,希望由他們推薦參賽人選。佐丹奴的要求是:有個性、有地區風格。
蔡凱就是這次比賽脫穎而出的藝術青年。來自佐丹奴(香港)公司市場推廣部的說法是:“因為他代表著中國80年代的學習風氣,背后是當代年輕人的集體回憶。”2008年4月,佐丹奴邀請他以LH為形象,設計一款情侶裝。
事實證明,效果不錯。消費者對LH主題T恤的熱愛和討論讓佐丹奴公司收獲很多。對于一個以藝術為標簽的產品來說,話題式的討論好比一份最好的商品說明書。印花T恤是服裝產品中最強調個性化的產品,也是一個塑造名牌的領域。佐丹奴在包裝、布料等細節都展開了對這些T恤的營銷,在價格上高于普通產品。
其實佐丹奴的設計大門不僅對蔡凱這樣小有名氣的設計師開放。在佐丹奴的網站,任何人都可以提交自己的設計作品,通過網絡海選,網友和專家的投票同時決定一個設計產品的命運。一旦選中,佐丹奴就會進行批量的生產,設計者將以分成的形式得到回報。
有人將佐丹奴的這種營銷策略和日本著名的大眾服裝品牌優衣庫的營銷策略相比較。優衣庫的拳頭產品也是印花T恤,印花T恤可以涵蓋的內容更多,例如T恤剪裁上的變化和緊貼年輕人文化的圖案——漫畫、經典動畫公仔、口號、標語、涂鴉等。優衣庫同樣重視網絡營銷,他們經常通過舉辦網友選秀似的活動,制造爭議性或游戲性的話題,激發消費者互動,由消費者來創造話題和傳播內容,主動交叉復制和大面積傳播。
網絡互動帶來的良好消費體驗,已經讓佐丹奴的網絡商店生意越來越好。公司2008年計劃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更多的網絡項目上,吸引年輕人的參與。他們也希望能在網絡里發現更多有潛力、對藝術有熱忱的年輕設計師。
堅持藝術
像蔡凱這樣有想法的年輕設計師正是佐丹奴關注的對象。在蔡凱經常混跡的798藝術區,有更多的設計師等待被挖掘。
位于北京城東北位置的798大山子藝術區已經像一個磁場一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藝術家、畫廊、時髦商店以及商業設計室前來,人們開始把這里視為中國的SOHO,希望能像紐約一樣,這里可以成為中國當代先鋒藝術和時尚文化的頂級中心。
從2002年形成至今,這里舉行了40多次規格不一、風格多樣的展覽,內容涉及攝影、行為藝術、音樂、地景等方面。除了藝術方面的展示活動外,這里還舉辦過許多產品發布會和大型商業時尚活動。索尼公司、摩托羅拉公司、米其林紅色指南等都將時尚活動安排在798舉辦。
而有的大公司早就看上了798的藝術資源,NIKE公司租下798的廠房作為自己的展示空間,把自己獨特的設計用實物、聲音、圖像、視頻等傳播方式介紹給觀眾。當然,NIKE也在這里舉辦過和中國年輕設計師合作項目的發布會,他們希望這個空間吸引更多為設計著迷的人的注意。
現在蔡凱還在798辦了一份DM報紙,負責介紹在798發生的新聞,還發布一些重要展覽信息。他認為藝術和商業的相互交融才能帶來彼此的發展。但對于自己的發展,蔡凱并不愿意過度商業。
現在,他將產品線縮短,代理也減少到一家。“我想學大嘴猴的創始人,走高端和定制的路線。”更重要的是,一個人找工廠、盯流程、把質量關,耗費了他大量的精力。本質上,他還是想做一個好的設計師。
設計師的魔力
著名設計師與品牌的跨界合作的聚合效應總是巨大的,由此,誕生的是一種新的風格和商業模式。
馬里奧波塔是瑞士著名的建筑設計大師,被FSB找來設計家具,每個門把手都擁有集合學簡介特征,幾何線條、中心對稱、自然光線這三大建筑語匯在這些家具飾品上得到了重生。而美國asymptote為knoll公司設計的A3項目也是建筑、產品設計融合的典型例子。
愛馬仕邀請了中國藝術家為他們設計絲巾,LV的lmonogram系列推出了一款長得跟中國的“黃軍挎”一模一樣的男士背包,上面寫著“為人民服務”的字樣。
當798青年遭遇商業
當798青年遭遇商業
當798青年遭遇商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