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情感上說,我不能接受好萊塢在劫后余生的中國來撈金,不能接受一慣以掙錢為目的的好萊塢懷著同樣的目的,摳依然傷痛的中國人癢癢.
我不接受由這只好萊塢丑熊...都不愿稱它為熊貓,摳出中國人的嘻嘻哈哈,在這個時候.
真想說,此時與其被好萊塢搔癢發笑,不如我們靜靜的療傷...因為我們傷得痛.
熊貓是四川的,熊貓是中國的,在這樣的時候,進口一只美國搞怪丑熊貓在蒼痍的熊貓家鄉馳騁,不敬的是誰?被惡搞的是誰?
作為被稱為"熊貓人"的藝術家,我熱愛熊貓,更熱愛中國,我忍受不了別人對二者的絲毫嘲弄.我希望創造包含中國人愛恨情愁的熊貓藝術,我希望通過和熊貓的嶄新結合給世界創造具有想象力的新經驗..我希望多多,也工作多多,好在有我至愛國寶的相伴.
我想真切地告訴大家,我們的傷痛太深,而見錢眼開的好萊塢太輕浮,在這個時候,好萊塢真不配逗我們笑.
在這一時刻,忍受不了好萊塢的不只我一個,有災區群眾加入了抵制的隊伍.今天,聽到一個震動的消息,成都出現了青年人砸電影院的事,原因就是對即將上映的《功夫熊貓》的憤悶.
好萊塢這片子遭到四川抵制也確實和莎朗斯通有關,她的中國地震"報應"論讓大多數中國人無法原諒,把好萊塢和莎朗斯通畫上等號,我覺得并不牽強,我相信好萊塢的"文化"氛圍"正是莎朗斯通們的滋生地.也有國人用各種解釋為這女人開脫,還把中英文比來改去,但怎么都抹不掉"報應"或者"因果關系"幾個字,連莎朗斯通都會為這樣的中國人著急.
昨天早晨,我們請愿到國家廣電局,將抵制《功夫熊貓》的信件親自交到了電影局局長童剛先生手里.他的和藹可親和對我們心情的理解,讓我很欣慰.
今天,在某網站首頁上,一篇署名"司馬平邦"的文章中,非常具體地介紹了抵制北京奧運的斯皮爾伯格和《功夫熊貓》的關聯,現摘錄一些,僅供參考:
《功夫熊貓》是好萊塢夢工廠電影公司的作品。夢工廠的英文全名為Dream Works SKG,除了直譯過來的Dream Works,其中的SKG來自于三位創始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S代表著史蒂芬·斯皮爾伯格,K代表著杰弗瑞·卡森伯格,而G則代表著大衛·格芬。這三個好朋友有很多相同點,都是猶太裔,都沒有過完整的大學教育經歷,都充滿了創造力,都擁有龐大的個人資源,所以1994年的那個秋天,在當他們在羅伯特·澤梅克斯(《阿甘正傳》的導演)的建議下,終于決定成立獨立于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并逐漸把夢工廠打造成好萊塢赫赫有名的品牌,三位創始人更堪稱“黃金組合”。但是在2005年的12月9號,夢工廠被派拉蒙兼并……只有夢工廠之前獨立出去的動畫部門還在單獨制片發行。
我沒有查到夢工廠賣給派拉蒙時斯皮爾伯格的去處,不知是留是走。但是,剛剛我又發現一條關于斯皮爾伯格和夢工廠的消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創立的夢工廠雖然和派拉蒙電影公司結盟,但是最近傳出斯皮爾伯格將另外尋找財源,為夢工廠增資,目標為超過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億元)。夢工廠與派拉蒙公司合作,一個制作、一個發行,但是斯皮爾伯格為了維護夢工廠的生產權益,計劃增資10億美元以上,如此一來,夢工廠與派拉蒙公司之間的關系勢必發生變化。因為美國電影的大發行商,除了派拉蒙,包括華納、福克斯等,都可能是夢工廠合作的對象,尤其夢工廠拍片量不斷增加,影響力逐漸增強,而一旦失去夢工廠,派拉蒙也等于被架空。由斯皮爾伯格領軍的夢工廠如果真的和派拉蒙公司拆伙,由杰佛瑞·卡森伯格創立的夢工廠動畫也可能在2010年和派拉蒙合約到期后,跟著斯皮爾伯格走。
從以上消息應見,賣夢工廠給派拉蒙后,斯皮爾伯格并沒有從夢工廠走人。2007年底的一條新聞也支持這個結論:斯皮爾伯格的發言人12月11日表示,這位電影奇才沒有離開夢工廠,對網絡版名人雜《Radar》上的一篇報道,他予以否認。11日,《Radar》援引維亞康姆內部消息人士的話曝料,斯皮爾伯格很不高興,并準備離開他13年前共同創立的這家電影公司。2005年,派拉蒙影業以16億美元收購夢工廠。根據收購協議,斯皮爾伯格和合伙人大衛·格芬同意繼續留在維亞康姆直到2008年年底。但一直盛傳兩位頭頭很不高興,到2008年年底合約到期后可能會選擇離開派拉蒙。可見,至少在2008年底之前,夢工廠所有出品的電影,還是屬于斯皮爾伯格的作品。
2008-06-18 轉載趙半狄博客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