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各大拍賣公司紛紛鳴金收兵
無獨有偶,國內的藝術品市場也遭遇“寒流”,嘉德、翰海、長風、中貿、榮寶等北京的各大藝術品拍賣公司2008春拍紛紛鳴金收兵,而北京又是國內藝術品市場的主戰場,從這個意義講,令許多人向往的藝術品拍賣的奧運行情就此草草收場了。
曾幾何時,那些稍有些名頭的藝術家的書畫作品,在其價格大體相當的價位上平時可以輕松脫手,而今卻紛紛遭遇流拍。尤其是“天價王”的作品流拍,如同給連續多年飛奔向前的藝術品市場來了個“急剎車”。那些曾被爆炒的藝術作品,不光是高飛的翅膀被折斷,價格更是被無情地攔腰斬斷。這是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中場休息?還是中國當代藝術崩盤的前兆?或許它應驗“這是一輪當代藝術天價表演露餡的開始”的斷言。
2 暴利游戲的典型“玩法”
涉足藝術品市場的人都知道,2004年和2005年,中國畫市場火爆,很多作品價格成倍地往上翻。然而到了2006年,當代藝術的風頭蓋過了中國畫,原先人們不熟悉的當代藝術成為拍賣市場新寵。張曉剛、王廣義、岳敏君等成為國際拍賣行的主角,一舉成名天下知。如劉小東的作品《溫床》,兩年前只要800萬元就可以出手,不到兩年時間這件作品居然賣到了5000多萬元。兩年時間升值這么多,真是讓人難以想象。
那么,當代藝術品價格是怎么炒上去的?專家揭露出這種暴利游戲典型“玩法”:找某個在藝術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場價格在10萬元左右的畫家,跟他簽一個3年協議(比如包下他3年100張作品),每張以30萬到50萬元左右收購。一年后就在拍賣會上炒作,每張30萬元收購的畫,拍賣價標到100多萬元,兩年后再標到500萬甚至1000萬元一張。如果沒有人“接盤”,就安排“托兒”混在真買家中,甚至“假拍”下來。這個看似有風險的釣魚游戲其實很容易獲利,因為只要能以高價賣掉1/10的作品,就能將全部成本收回。再把剩下的畫拿出來在拍賣會上慢慢用天價表演“釣魚”,每賣出一張都能獲得可觀的暴利。
3 當代藝術市場存在炒作集團
今年5月以來,藝術批評家朱其在個人博客里相繼發表了《當代藝術是否到了拐點?》、《中國當代藝術“謊言共同體”》、《當代藝術拍賣孤“天價做局”,以及暴利游戲》等文章,斷言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存在著藝術炒作集團在拍賣會上的“天價做局”,大部分天價作品的成交實際上是“虛假”交易。即使一小部分真實的成交,這些天價作品的藝術水準也被過分夸大了。
藝術品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和所有商品一樣,價格都要經歷升降起伏,全世界的藝術市場都是如此。著名的藝術大師畢加索,晚年的時候作品也有賣不掉。這不是因為他的作品質量下降了,而是因為他碰上了藝術市場的低谷期。這與當時的世界經濟形勢是相關的,藝術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就如同股票市場一樣,一旦經濟形勢不佳,人們當然就不會再去投資了。國內藝術品市場惟有經過盤整后,才有可能向健康穩定的國際藝術市場靠攏。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會更加理性,價格也會更加合理。
4 當代藝術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盡管當代藝術品屢遭流拍,價格縮水也是理所當然事情,但不少人對業界流行的“崩盤論”并不認同。對于那些經過瘋狂爆炒的藝術作品,流拍是正常現象。天價的東西,誰愿意來接盤?然而,這并不代表整個藝術品市場從此消失了。而一個健康的收藏市場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當代藝術在國內仍有不少實力派藏家,比如著名地產巨頭潘石屹、王石等,他們是不會因為市場的波動而放棄的。
然而,整個藝術品市場的興旺和衰落,不是看整個市場的領頭羊——他們永遠不會缺乏“粉絲”,也不是瞧市場的尾端——他們是瓦礫一片。而是要看市場的主體,只有市場主體才能呈現出朝陽的生機,或者落日的無奈。當代藝術市場的這輪回落,背后有更為廣闊的宏觀經濟背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金融、房地產行業都出現了資金短缺的困難。而以前進入當代藝術品領域的,很多都是這些行業的精英,行業受困,當然會影響到當代藝術品市場的景氣度。但應當看到,市場價格的調整將會使當代藝術出現全新的格局。當代藝術品市場將重新洗牌,一些功成名就的當代藝術家將被定格,而另外一些毫無思想、簡單模仿的作品將會被淘汰。以批判現實主義為主的政治波普將難以再一統天下,當代藝術將更加多元化,更多的新人將有機會走出來。(吳學安)
過去三年,藝術圈最激動人心的消息似乎都和錢有關——藝術市場上的的叫賣聲在2007年達到高潮,張曉剛、岳敏君、王廣義、蔡國強等當紅的藝術家作品接連在紐約、倫敦、香港、北京拍出超過千萬的高價,爆出一個又一個新記錄。與此相關的,關于當代藝術的展覽之多達到了一個高潮,同時也讓人們對藝術展覽的厭倦達到了最高點——不論是在798藝術區內眾多的藝術展還是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獻展,招致的批評顯然要比贊揚更多。
三年前一張畫賣不到10萬元,如今賣2000萬元。從2006年下半年以來的當代藝術熱,存在著藝術炒作集團在拍賣會上的“天價做局”,大部分天價作品的成交實際上是“虛假”交易。
從價值意義上看,80%的藝術資本投入寫實油畫是一個嚴重的戰略性錯誤。要么是一個很無知的選擇,要么存在著一種市場運作集團幕后的故意欺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