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距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下稱天津機場)新航站樓正式啟用還有4天時間,《華夏時報》記者來到天津機場。記者看到,新航站樓“風箏”造型的外表裝修已經完工。但記者遺憾地得知,之前大廳內標志性的主題雕塑“飛翔”,已不見蹤影。
“那玩意兒前幾天就拆完了。”4月24日中午,川籍民工李力私下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他與其他伙伴一起參與了“飛翔”的拆運。
“‘他不喜歡這顏色’,僅憑這句話就宣判了‘飛翔’的死刑。”曲建雄是天津美術學院綜合繪畫系主任,系雕塑“飛翔”的原創設計者。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這尊雕塑歷時兩年完成、耗資200多萬元人民幣
雕塑“飛翔”被拆掉的原因,到本報記者截稿時,仍未得到官方的解釋,那么其中究竟有何原委?
被限令拆除
為迎接4月28日新航站樓的正式啟用,天津市一副市長率領相關單位幾次到現場辦公。
“決戰20天,確保新航站樓正常投入運營。”4月7日下午,該副市長帶領市交委、市建委、市規劃局、國土房管局、市交管局、公交集團、東麗區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新航站樓檢查其配套設施及建設情況。
主題雕塑“飛翔”的出資方天津機場很快被告知,“飛翔”要被限期拆掉。日前相關部門來電話通知曲老師五一前必須拆掉雕塑。曲健雄問“為什么?”對方說:“我們官沒有他大。”
知情者顧鑫樺向記者獨家回憶了當天的情景。
據顧鑫樺回憶,4月7日下午,當該副市長看到雕塑“飛翔”時,當即表示不喜歡,勒令馬上拆掉。在談及不喜歡的緣由時,其隨從人員表示:“他不喜歡這顏色。”當下有人說:“我們這個顏色是楊柳青年畫啊!”但得到的答復卻是:“我不喜歡楊柳青年畫,馬上拆掉!”
按照最初的創作要求,室內的主題雕塑要彰顯地方特色。“在室內,光線的問題要解決好。”曲健雄正是基于此,吸收了天津著名的“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的一些元素作為雕塑創作的一部分。而“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均為天津的百年老字號,濃縮了當地的文化和地方特色之精華。
在接下來的日子,天津機場極力爭取保留雕塑“飛翔”,但最終功虧一簣。顧鑫樺表示,天津機場原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木生(現調首都機場)也對“飛翔”表示滿意。“要拆的傳言出來之后,張木生兩次給我打電話,希望還能有斡旋的余地。”曲健雄也這樣告訴記者。
“‘飛翔’拆除完畢,你看不到了。”24日中午,天津機場某工作職員謹慎地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你不信的話,28日再來看吧!”
記者就此向天津機場黨群部楊學兵求證。對于新航站樓的進展問題,楊學兵的回答十分流利,但提及雕塑“飛翔”被拆時,他話鋒一轉——“不知道,我們僅僅是使用方,其他事情由首都機場負責。”據了解,天津機場為首都機場集團旗下全資成員企業。遺憾的是,在截稿前,記者尚未得到首都機場的正式答復。
與此同時,記者從其他渠道獲悉,在限令拆除“飛翔”之后,天津機場就短信要求當地媒體“不予報道”,隨后許多媒體記者收到了不再允許報道“飛翔”的郵件。
驗收一路過關
3月10日、11日,由中國民航總局、天津市交委、首都機場、天津機場等多家單位組成的驗收委員會,對天津機場擴建工程進行了竣工驗收。
驗收委員會一致認為:工程符合國家標準,工程質量“優良”,可以申請行業驗收。接著,民航總局組織對天津機場擴建工程進行行業驗收,時間為4月1日—2日,結果同樣順利通過。因此,包括雕塑“飛翔”在內的擴建工程,顯然均符合民用航空機場運行的條件。
從2006年夏天開始,曲健雄就接受天津機場委托,為其新航站樓創作主題雕塑。雕塑被命名為“飛翔”,基本元素是48片不同顏色的羽毛狀色片,排列成3個揚帆,巧妙組合成升騰的羽翼。
“3個風帆喻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升騰的羽翼喻示事物發展是螺旋上升、波浪前進的哲學思想。”天津機場提供給記者的材料這樣描述道。
“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在輔助燈光的映襯下,‘飛翔’均能呈現出動感漸變的色彩效果。”曲健雄自豪地告訴記者,在雕塑建成后,多家媒體給予了報道,甚至包括《紐約僑報》、《舊金山世界日報》等海外媒體。
“‘飛翔’聳立在新航站樓的中央共享空間,顏色亮麗搶眼。”顧鑫樺也回憶說,從不同的角度看,雕塑還刻畫了“手”的形象,寓意是召喚遠方的客人,“拆掉真的可惜。”
4月24日,記者在航站樓門前看到,地板雜物遍地,兩輛藍色的吊車安詳地在“午休”,十多輛貨運車零亂地停靠機場進出口的門前,疲憊的工人們交頭接耳,口中啃著大塊的饅頭。
怒其不爭
對于被拆掉的雕塑“飛翔”,一些知情者難掩憤怒之情。“僅僅因為個人不喜歡就換?他才到機場看幾次?凈瞎管,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亂管!”某知情者的抱怨很有代表性:這么大投資建設的雕塑,一定要經過專業論證和審核的,怎么能憑一個人的一句話就換呢?
“200多萬呀,這可是納稅人的錢呀!”一位網友的帖子這樣斥責道:“有多少人需要這筆錢?老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可是官員的一句話幾百萬就沒有了!”
“少見多怪了,領導不喜歡,剛完工就拆的工程在天津太多了,這也是造成天津處處是工地的原因之一。”天津出租車司機申長利對記者說:“這已經可以接受了。不能接受的,是A領導看過說換,剛換完,B領導來說不好,再換回去。”
“道路上的隔離帶、綠地之類,經常被替換。”申長利說,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濱海新區聯合投資服務中心副主任吉暉也向記者坦承:“在建設規劃上,是有點混亂。”
在天津機場,似乎唯一不受影響的,是忙忙碌碌的工人們。“下回來,別忘了跟我聯系。”大口地喘著粗氣的李力向記者揮手告別,然后與其他吃完盒飯和饅頭的工人一起,迅速投入搬運雜物的行列中。
人物——
熊建平,男,漢族,1960年8月生,江西豐城人,同濟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系道路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天津市副市長。
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院道橋室工作,后考入同濟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系攻讀碩士研究生。1987年起,先后任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院道橋室工程師、浦東分院副總工程師、道橋二室副主任、副院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總工程師助理、副總工程師。1997年起,先后任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長、市建設和管理委副主任。2002年起,先后任上海市建設和管理委主任、市建設和管理工作黨委副書記,市建設和交通委主任、市建設和交通工作黨委副書記,2007年3月同時擔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2007年12月起,任天津市副市長。
據網友說:此人還拆了南京路濱江道口的天橋(此處為商業中心),造成濱江道的行人只能橫穿南京路,對該路段的交通造成嚴重影響,南京路變成了堵車路。
另外天津市快速路和各個主要立交的防撞護欄現在正在被油漆成白色,不知道是不是他的主意(原來是灰色或紅色),快速路通車剛剛4年左右,這筆費用可不只200萬。
好好的解放南路金融街放著便宜的瀝青路面不用,非要用石材鋪路,還要過汽車,這個也不只200萬,2億都不夠,再說,和平路都已經是石頭路面了,也真是沒有創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