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幾乎季季都有藝術家來助場。Miuccia PRADA本季也別出心裁地請來了年輕畫家為她的時裝面料揮毫潑墨,Dolce& Gabbana頂著改變風格的爭議,喚醒了人們記憶中的印象派大師安東尼?華托,Moschino Chip&Chic的裙擺上也“飄”動著著名插畫師的即興之作。瞧,時尚與藝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如膠似漆。到底是以才華橫溢著稱的大師們黔驢技窮,還是藝術家們實在扛不住名利雙收的誘惑?或者,這又是一次互利互惠的商業運作?

“Nurse of Greenmeadow, 2002” 為Richard Prince“Spiritual America”系列作品的一部分。
Richard Prince是誰?以情色作品見長的當代藝術家?哦,不,恐怕不僅如此。本季Louis Vuitton那些在各大時尚報刊頭條上搔首弄姿的“俏護士”們,將會讓他成為下一個“村上隆”。也許很快,他原本那些積滿厚厚灰塵的作品,就將被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們從“索斯比”或者“克里斯蒂”以高昂的價格領回家,從此揮別那陰暗的畫室,在水晶燈與大理石的環繞下享受貴賓的禮遇。緊接著,Richard Prince會竭盡所能地利用得來不易的商機,將個人作品最大可能地發揮其商業價值。是的,就像村上隆筆下那個古怪精靈的小魔女一樣,很快那些“俏護士”的歸宿便不再只有時裝而已。
那么,Louis Vuitton難道白白做了冤大頭嗎?肯定不是,時裝大鱷想做的永遠不是“伯樂”而已。先看看因為藝術家的參與所帶來的表面功效吧。正是因為有了Richard Prince推波助瀾的熱辣噱頭,才成全了本季評論家對Louis Vuitton鋪天蓋地的品頭論足。

Marc Jacobs 08春夏系列中向Richard Prince致敬部分
人們似乎對往日上流小姐的“下流”轉型,流露出了極大的興趣。不過,這個拿“性暗示”來挑逗觀眾眼球的伎倆,在藝術情操的包裝下,非但不顯得下作掉價,反而讓部分人對Marc Jacobs設計的詼諧幽默大加贊賞。雖然,負面的冷嘲熱諷也大大存在,但恰恰因為有了不和諧聲音的存在,才能引發激烈的爭論,免費的宣傳也得以在爭議背后無聲無息地蔓延到消費者眼中。
藝術作品為時尚產業所帶來的僅僅只有話題性而已么?當然不止。其本身存在的藝術價值完全可以提升消費品的身價,為后者賦予更具內涵的消費品位,尤其對于價格高昂的奢侈品來說,完全可以摘掉空洞、“大金牙”帽子,以高段的手法滿足購買者的虛榮心。況且,你不能否認,把藝術大師們那些充滿美感和新奇創意的作品注入到消費商品中,本來就是對時尚品商業價值的升華。
至于時尚和藝術到底誰踩著誰的肩膀上位,看看這雙贏的局面,與其說是互相利用,倒不如借用自嘲是當代藝術推銷員的房方的妙語:“時尚和藝術就是狼狽為奸。”

蒙德里安畫作《紅、藍、黃構成》(左),Yves Saint Laurent向蒙德里安的畫作致敬系列(右)
Part1 藝術就是最奢侈的時尚
典型癥狀:將時尚與藝術的結合推向登峰造極,小到一個普通的酒瓶、一件時裝,大到一輛寶馬汽車、一幢奢侈品的旗艦店都可以經過加工再造,成為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成功范例:Andy Warhol、Marc Jacobs
作為“波普藝術”的鼻祖,Andy Warhol絕對可以算得上是撮合時尚與藝術“聯姻”的始作俑者。并不像其他刻板的藝術家一樣,聽到“商業”二字就報以嗤之以鼻的態度,相反,他卻專著于將充斥流行文化的“粗俗”產品點化為真正的藝術珍品。并讓這種作法在商業氣息濃重的60年代,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商業文明。他曾在1968年的報紙廣告上,大肆地宣揚著藝術商業理論“我將會以個人名義推出下列任何一類產品:時裝、香煙、膠紙、搖滾唱片、電影器材、食物、錢!”

Andy Warhol的“ABSOLUT VODGA”畫作(左)開創了所謂的“ABSOLUT ART”
波普藝術作為時尚的一種呈現方式,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于是便有了那只著名的酒瓶——ABSOLUT VODGA.據說Andy Warhol曾深深為其造型時尚感所折服,正是因為,那厚重的瓶身為藝術創作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其后,Keith Haring、 Kenny Scharf等著名的藝術家也爭相為“ABSOLUT”創作出了許多著名作品。而后者正如你今天所看到的一樣,的確成為了閃爍著藝術光芒的時尚寵兒。
以時尚工業作為載體,藝術似乎尤其容易散發出點石成金的氣質。繼Yves Saint Laurent后,新近走紅的澳大利亞設計師Tina Kalivas,再次巧妙將蒙德里安色塊拼接的繪畫風格融入時裝設計中,配合她精湛的剪裁技藝,立刻吸引了國際時裝評論家Stephen Todd“對含蓄趣味的獨特觸覺”的好評。但要說把藝術風潮在時裝界中,玩得登峰造極的還是Marc Jacobs,他任創意總監的Louis Vuitton一手將濟濟無名的藝術家們捧為當代藝術風口浪尖上的先鋒人物。同時,他精湛的眼光也讓每次烙上藝術標簽的商品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尖貨。
前景預測:當越來越多的時尚產業將目光投放到與藝術家們的合作時,合作的形式也會更多元,除了繪畫,裝置、行為藝術、電影、音樂……也會變得前所未有地時髦起來。

日本插畫家山口藍為與植村秀設計的四款限量版潔顏油
Part2 時尚品牌一招手,當代藝術競折腰
典型癥狀:今天的當代藝術家們不再把作品對準畫廊和美術館這些三年五載都撈不著半滴“油水”的地方。藝術市場的空前繁榮,讓尚未被成功“寵幸”過的藝術家,不甘于眼瞅著別人發達。與時尚產業的合作,很可能就是功成名就的速成方法。
成功范例:周鐵海、村上隆、Richard Prince、山口蘭、丁乙……
劉曉東的畫作《三峽新移民》以2200萬的天價讓人驚得目瞪口呆。誰也不會想到今天的當代藝術市場會如此活躍,盡管有人譏諷風光背后飄浮著的都是人們頭昏腦漲的繁榮泡沫而已。不能否認,用作品換來的“名利雙收”的確實實在在地擺在了面前。但是,機會只能眷顧一小撥幸運者,剩下懷才不遇的大多數們甚至可能連飯錢都掙不來。在藝術價值得不到肯定的同時,謀求作品的商業價值就成為了藝術家們的訴求。

中國當代繪畫藝術家丁乙與他設計的Hermes絲綢方巾
隨著時尚行業與藝術行業的親密接觸,商業市場為藝術的呈現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也為那些確實有“料”的藝術家們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往庸俗里說,一旦與知名時尚品牌合作,對名氣的傳播速度和經濟收益都有百利而無一害。正如你看到的,日本插畫家山口蘭與植村秀合作,為其設計四款限量版潔顏油;中國當代繪畫藝術家丁乙為Hermes設計限量絲綢方巾……在商品叫好叫座的前提下,藝術家們也成功地由幕后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當代藝術家周鐵海正是因為多年前一句“我要用奢侈品為我的作品包裝”,得到了Louis Vuitton的青睞,將畫作懸掛到了頂級奢牌的櫥窗里。這一舉動不僅意味著在全球商品生產的產業鏈中,中國人已經開始進入創意的前端,對周鐵海個人來說也正是跨越國籍界限,身價飆漲的開端。
前景預測:商業市場需要的是有獨特視角及藝術個性的作品,藝術品的商業價值正體現在它對時尚潮流的指導作用上,品牌不是要找第二個設計師,而是在尋求與設計師碰撞出火花的對立面。

LV小便池《明日的榮耀》(demain,la gloire)
Part3 玩時尚的變藝術,玩藝術的變時尚
典型癥狀:早兩年,玩藝術和做時尚的可是互相看不上。前者管后者叫“沒文化”、“低俗”和“爆發戶”,后者管前者叫“窮酸”和“假清高”。可是,現在嘗到甜頭的藝術家們都身穿gucci、腳踏Dunhill,摸出一錢包還是LV的。玩時尚的卻開始比拼誰的藝術收藏多,誰的設計作品更生澀。
成功范例:John Galliano、Hussein Chalayan、沈黎暉……
闊別10年之久的清醒樂隊出了新的專輯。引人注意的是唱片封套——一個包裹著Louis Vuitton印花皮格的衛生器具。曾幾何時,堅決與時尚劃清界限的文藝青年,讓每個人都以為他們是那么的邋遢、落伍。但是今天,這個現象似乎有所改變。藝術家們不但在作品中很賞光地給了“時尚”面子,生活也要比我們想象中要講究得多。更多的是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藝術家,手里更是有我們聞所未聞的摩登玩意兒,從復古鐵皮玩具到限量牛仔褲,從一水兒洋文的音像制品到需要預定的進口房車。藝術家們著實從鄙視潮流轉換成了領導潮流,仿佛一副人人都要成為Andy Warhol的樣子。

John Galliano的秀場就像是一場舞臺劇
有趣的是,藝術家們改頭換面的同時,時尚的操盤手卻都在忙著絞盡腦汁把藝術鼓搗出花來。有人把時裝設計大師Hussein Chalayan直接稱為藝術家。也許他設計的服裝永遠不能穿在你身上,但是他成功地通過服裝設計這一手段明確表達了個人前衛的美學觀念。讓時裝與藝術兩個本來單獨的實體之間存在了相互對話和影響的可能。在他的時裝秀上,錄像、裝置、攝影等藝術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那種用設計作品來反映社會現象和哲學觀點的調調,簡直與藝術家的表達手法如出一轍。如果說Hussein Chalayan將藝術時裝化,那么John Galliano一定是將時裝藝術化得最徹底的那個人。他的T臺上充斥著揮之不去的舞臺情節,從藝妓式妝容到電影女神Marlene Dietrich的中性著裝,處處都有影像藝術的影子。在他的理念下,藝術為時尚所能做的并不只是吸引眼球的噱頭而已,而是真正地將兩者切入體膚的二位一體。
前景預測:藝術在大多數人眼里本身就是時尚的,也許一件Gucci襯衫并不能概括所有藝術家的時尚標準,或許破舊、不修邊幅在不久以后又將掀起新一輪的時尚潮流。而時尚某種角度上就是藝術的再現,在發展趨勢上兩者始終都是相互依存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