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底,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在中國北京的798藝術區內開張了,熱鬧的如同過去大戶人家的紅白喜事一樣,大排場、大宣傳、賓客如云。開張的第一個展覽也大有來頭,“85新潮: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僅僅是一個熱鬧的大派對嗎?僅僅是一個相對大個的外資畫廊嗎?(注:“尤倫斯”是以有限公司的注冊方式進入中國的,并沒有美術館或其它非營利組織的合法身份)他們是誰?他們為何來中國?他們要干什么?
一、尤倫斯是誰?
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他不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他是資深的商人尤倫斯。他從大學畢業開始打理家族生意,直到2000年退出商界。2002 年之前,尤倫斯夫婦基本上處于匿名的狀態。2003 年,他和夫人在瑞士注冊了尤倫斯基金會,由曾經身為中國人的法國人費大為擔任基金會主席。尤倫斯家族與中國的緣分早在上世紀初就已經開始了,中國搞收藏的人做夢都想回到一個年代,那就是清末民初的中國,八國聯軍入侵、清朝覆滅、軍閥混戰,國家動蕩、時局不安,大量的珍貴文物散落民間。亂世古董賤,當時有一些外國人居住在中國,他們將大量的中國文物收購并運到境外。這些外國人中有一位來自比利時的負責鐵路工程的外交人員,他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位尤倫斯男爵的父親。尤倫斯一生收藏的開始便是父親送給他的幾件中國古代文物。父子都喜歡中國的藝術品,并且都有所作為,這就是門風吧?
此外,關于他的男爵稱號,我查閱了幾乎所有提到他名字的英文網站,終于沒有搞清楚他的爵位是世襲的呢?還是可以用錢捐到的準男爵?但他在“尤倫斯開幕展”上的一句話倒是十足體現出貴族的派頭:“我要用美酒來寵愛我的藝術家”。舊時歐洲宮廷,那可是“美女、美酒、侏儒、藝術家”一個都不能少。
二、他為什么有大量的中國當代藝術藏品?
很多媒體在尤倫斯男爵的名字前面加上了“國際著名收藏家”的稱號,我認為恰當的提法應該是“中國人心中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尤倫斯本人愿意承認自己藏品中大多數是中國藝術作品,有2000 件左右,其中80% 是當代作品,20% 是傳統作品。在1970 年代初,尤倫斯曾經試圖開始購藏西方當代繪畫。一兩次失敗后,他認識到自己還沒有富裕到能夠充裕自如地收藏心愛的作品。于是他暫時放下這個興趣。自1987年他因為生意首次踏足北京之后,他開始專注于收藏中國繪畫,第一批買入的是艾軒與王廣義的作品。 1991年在香港買了幾張方力鈞與劉煒的作品,自此之后他便不停購藏中國前衛藝術作品。尤倫斯收藏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熱情與他父親留給他的經驗密不可分,也與他商人的精明敏銳個性息息相關。尤倫斯說:“我那時相信長遠的前景在中國的說法。”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之后,其文化藝術的價值也必將體現出來。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剛剛經過文革的浩劫以及政局的動蕩,改革開放雖然已經開始但全國仍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之下,此時的中國人普遍依靠“工資”生活,年長的人應該記得,在那個時代個人做買賣掙錢似乎是低人一等的事情,而藝術家們也是如此。尤倫斯回憶起80年代在北京的“淘寶”時光:“我們談論藝術,也談論很多審美上面的問題,但并不談錢。當時他們所關心的并不是錢,而是藝術。當時所有那些交易所、畫廊其實并不存在,只有一些很小的畫廊和畫商,但是有非常漂亮的作品。”在“不談錢”的年代,尤倫斯以非常低廉的價格收購了大量的中國藝術品。客觀公允地說,在當時一個歐洲人眼里的“低廉價格”,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字,那些錢確實給一些中國藝術家的生活帶來了幫助。寫到這里想起前些年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低迷,很多中國藏家熱衷于購藏俄羅斯藝術作品,不知道他們的心態與尤倫斯男爵是否相似,但有一點他們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他們都對外表示,他們的收藏是出于熱愛。
三、除了中國,別無選擇。
中國當代藝術目前沒有被國人廣泛認同,當代藝術的高價現象是世界上一小撮人玩的游戲影響到中國的一小撮人。泡沫越大越美麗,如何可保持不破?
近年來,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市場價格走高,這是不爭的事實,而這并不完全意味著尤倫斯男爵的財產在升值,通常來講,某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價格飆升,那持有他作品的主要藏家的財產也會隨之升值。但有的時候情況會比較復雜,我試著簡單的說明一下,由于尤倫斯的收購以及運作本身就是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價格走高的原因之一,那能不能讓更多的收藏家加入到收購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行列中就成為市場的關鍵。如果不能刺激出更廣泛的市場需求以及真正的確立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那尤倫斯男爵手中財產的升值就如同鏡花水月一般的不真實。
作為商人,尤倫斯當然明白這樣小兒科的道理,那他應該怎么辦呢?尤倫斯基金會在2003年贊助了廣東美術館和里昂美術館合作舉辦的“里里外外”藝術展。2004 年,尤倫斯基金會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當代美術館和古代美術館同時舉辦了名為“天下”的中國當代藝術展。他們還贊助了2003 年威尼斯雙年展中侯瀚如的“緊急地帶”主題展,以及2005 年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館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提升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以及市場影響力的舉措。而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在中國的落戶則是這種舉措的終極手段。
尤倫斯說:“正與中國經濟一起全速前進的還有中國藝術……與其坐著做夢,我們應當成為把他們介紹給公眾的先行者。”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中國文化藝術市場價值提升的深層原因,尤倫斯手中大量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是他來到中國的根本原因,而讓這些作品放出燦爛的價值光芒是他的根本目的。
“來中國”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三、尤倫斯開幕展——私人藏品的主題化推出
由此看來,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開幕展選擇“85新潮”并將其描述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兩個第一”(注:指“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和“中國當代藝術的開端”)是有動機可循的,在開幕展上極力推出自家藏品的行為也應該說無可厚非,自己花大價錢搭了戲臺,怎么可能捧紅了別人,冷落了自家。盡管法籍策展人費大為幾次公開強調:“這不是尤倫斯的私人藏品展”,但大多數藏品來自尤倫斯的收藏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注:除去復制的作品和相關藝術家提供的作品,其它大部分為尤倫斯藏品)。客觀的講,這種立足于自身優勢并為自身服務的做法很正常,但是欲蓋彌彰的說法讓人發笑。這不是“私人藏品展”,但或許可以叫做“私人藏品的主題化推出”。
至于展覽的方式,倒是引來了不少罵聲。罵聲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認為展覽的殿堂供奉式布展是在“神化”八五以及與其相關的人和事,并且認為這種“神化”的背后有更“險惡”的目的;二是認為高高的房,白白的墻,墻上清清寡寡的掛著幾幅畫,當年飽含熱情的作品、火一樣激情的年代都被掩蓋了。費大為對此的解釋大概是:“不做脈絡梳理,不重現歷史,讓作品說話,突出作品,把策展人隱藏起來”。如此不用策展的策展方式倒是有老莊的味道,“突出作品”,到底是聰明的“打工仔”,老板尤倫斯一定很滿意。
四、無足輕重的文化陰謀與資本強權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開幕展叫做:“85新潮: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畫展宣傳折頁上的第一句就是“85新潮的開始,標志著中國當代藝術的誕生”。漂亮的文字游戲,危險的概念陷阱。
大家請把注意力集中一點,想一下這兩個概念有什么區別——“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與“中國當代藝術的誕生”是一回事嗎?我來打個比方:什么叫“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就是“當代藝術”這個孩子長大了,第一次上街打架;什么叫“當代藝術的誕生”,就是“當代藝術”這個孩子呱呱落地,發出第一聲啼哭。85時期全國共計有87個前衛藝術群體(包括XZ和內蒙古)出現……這些群體在全國各地舉辦了150多次前衛藝術活動,計有2250位藝術家參與!這是兵強馬壯打天下呀!可“誕生”“發端”之類的應該是那寂靜午夜的第一槍,當是劃過黎明濃霧的第一縷陽光。從“誕生”到“壯大”必然有個過程,中國當代藝術不是石頭里的猴子,不可能一誕生就把“中國藝術史不可逆轉地改變了方向的運動”,也不可能一誕生就讓“中國藝術不可逆轉地跨入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時代”。我認同把85美術新潮叫做“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因為相對明確的理論、因為與時代的同步、因為規模的龐大氣勢的熱烈等等。但請不要忘記此前79年到82年發生的諸多事情,用“不太活躍、狀態不同”這樣的理由將其驅出當代藝術視野恐怕說不過去。
這種在一個沒問題的概念之下埋入另一個字面接近、詞義易混淆的錯誤概念的行為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如同蜜罐里的砒霜。
這本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文化陰謀,但有資本撐腰就不同了。有理不在聲高,但罵街向來嗓門大的占便宜,本來混亂的中國當代藝術就不缺“史”,官方藝術體系有自己的記述方式,所謂當代藝術江湖也有自己的排行規矩,這些年大家自說自話,新鮮的方法論不時跳出,只是有哪個背后沒有利益二字呢?如今尤倫斯用重金打造了超級大喇叭,費大為拿著喇叭嘹亮的喊著他們想讓大家記住的話,只怕年輕人未經過那段歲月,又懶得費力查證,于是聽見幾句聲音大的說法就當真,那可真是糟糕至極。這點兒認識上的錯誤其實不礙生活,有人從中確立身份獲得利益也不打緊,但這被人侮辱智商的感覺可真是不好受呀。
好在歷來當代人不寫當代史,即使寫了,明眼的后人也未必采信。中國當代藝術到今天滿打滿打算不超三十年,諸多事件看似完結,各種影響可能并未消散,意義也未必盡數凸顯。此外事件中人多數在世,利益分配正在進行,很多手段恐怕還沒拿出來呢?
聽聽這句話“人不可能客觀還歷史以本來面目,對其挑選必須經過選擇,歷史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到底是學問人,做點事情總還要找個說法,費大為先生在書寫自己以及尤倫斯的中國當代藝術史時拋出了上面這段話。誠然,歷史這個東西復雜的很,雖不能客觀的呈現,但其客觀地就在那里,不用懷疑;歷史是個人類才有的說法,是人用不同的方法書寫而成,歷史只要落實到紙面上就必然具有主觀性,這也不用再議。但是,該用什么態度?用什么方法?在什么立場來寫呢?每個史家、批評家都會有自己的答案,最糟糕的答案應該是:用無視歷史的態度,用對自家有利的方法,完全站在本位主義的立場上書寫歷史。能干出這種事的人很多,但大多把答案深藏在心里、打死也不說。
說的真小人,不說偽君子!
五、給尤倫斯的忠告
中國有一句古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在古代用于帝王,在今天也適用于擁有資本的品牌持有者。尤倫斯先生,如果您希望在中國投入的精力以及金錢能產生價值,那就請不要低估這里年輕人的智力水平,如果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有任何想掩蓋或想炫耀的心態,旁人其實都可以一眼看破。作為一位有閱歷的老人,您應該明白這一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一群美術青年曾經發動過一次運動,那次游行的目的是為了在官方體制下爭取藝術自由,那是對單一意識形態的反抗;天知道在這個世紀會不會有另一次美術革命,我大膽的預言,如果還要發生下一次美術運動的話,反抗的應該是西方意識形態通過資本強權的肆意灌輸。那一定不會再發生在中國美術館的圍墻外,會不會是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門外呢?
我們歡迎您的到來,相信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在發展自身的同時客觀上會起到促進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作用。所以請真誠地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做點事,然后大大方方的拿走你應得的利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