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07年蘇富比拍賣公司約有21%的買家是第一次在拍賣會上購買藝術品;5年前出50多萬美元競拍一件藝術品的買家來自26個國家,如今同等級別甚至出手更為闊綽的買家則來自58個國家。蘇富比負責印象派和現代派藝術品的副董事長海倫娜•紐曼(Helena Newman)表示:“與10年前相比,買家的整體構成已發生巨大變化。如今,我們能接觸到全球更多地區的客戶。我們還看到,對名貴作品的需求正在擴大。我們的巨大挑戰仍在于作品來源、發現頂級的印象派和現代派作品進行拍賣。”
菲利浦拍賣公司的主管西蒙•德•普里(Simon de Pury)表示:“5年前活躍在藝術品市場的主要是西歐和美國收藏家,當代藝術品市場主要由3個國家主宰:美國、英國和德國。如今,僅在菲利浦公司的網站上就能看到變化:大量點擊來自巴西、土耳其、中國、印度、印尼和韓國。”而中國、印度以及東南亞地區已經逐漸發展成為新興的藝術市場。
所以,有人認為,2003-2004年以來,全球范圍內藝術品價格的強勁上揚屬于結構性上漲,而非周期性上漲。俄羅斯、中東及新興市場收藏家的涌現就是最新的證據,反映出一種長期轉變——由于百萬富翁和億萬富翁的數量不斷上升,藝術品市場正成為真正的全球市場,而這種轉變也使得藝術品的價格延續了上漲勢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