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

《四重奏:一個畫家對音樂藝術的贊頌》 英國 阿爾伯特·約瑟夫·摩爾
《我們的未來: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日前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展。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杰羅姆·桑斯說,這個展覽是個宣言,尤倫斯基金會是一個和中國有關的正在發生著的現實,而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是在全球化語境中與中國當代文化的創造者分享的家園?!拔覀兊奈磥怼币庠陂_創一個對話空間,并通過當代藝術這個平臺,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與北京和全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不同群體聯系在一起,開展對話,共同討論“我們是誰”以及“我們通過當代藝術的平臺究竟要往何處去?!?
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展——《’85新潮: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重新審視80年代激進狀態中的中國當代藝術相比,《我們的未來: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在一個更為寬廣的視野上,呈現了幾代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和藝術實踐。
尤倫斯基金會擁有全球最重要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經過了二十年的積累,基金會收藏涵蓋了幾代中國藝術家的創作,并且通過收藏記錄了這些藝術家走過的不同發展階段,為研究藝術家們筆下變化的社會、文化和哲學視角提供了創造性的洞悉。
作為開幕以后的第四個展覽,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試圖再次彰顯其宗旨:創造、發展、建立一個開放的對話平臺,并將推廣中國藝術作為活動的重心。配合北京奧運會,由藝術中心館長杰羅姆·桑斯、首席策展人郭曉彥和國際策展人周麗影聯合策劃的《我們的未來: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將講述尤倫斯夫婦長期致力于支持中國藝術家及他們的創作的故事。
此展將展出約六十多位中國藝術家的一百余件作品,包括王廣義、張曉剛、黃永砅、陳箴、谷文達、劉小東、汪建偉、馮夢波、隋建國、周鐵海、顏磊等藝術家的作品;邱志杰、楊詰蒼、何云昌、曹斐新近創作的涉及行為表演、創新教育的計劃;基金會新近收藏的楊福東、汪建偉、謝南星和吳季璁的作品及沈遠和尹秀珍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專門制作的新作品。
100幅精品可媲美盧浮宮藏品
此次展覽將持續到8月20日,有人說,這個精品展讓這個時間段內上海所有的藝術展覽黯然失色。這次來華首展的100幅與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中的藏品等量級的繪畫精品,涵蓋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及拉斐爾前派等眾多充分代表那一時期藝術風格的作品。展覽將按歷史時期與作品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分為四個板塊:學院派與古典人體;浪漫風情與懷古;光與色的交響;勞動的贊歌。
據了解,西蒙所創立的西蒙基金會成立于20世紀90年代初,是墨西哥一家非營利性的慈善機構。是歐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藝術品私人收藏機構之一。
目前,西蒙基金會的藏品上至歐洲中世紀的圣像畫,近到20世紀各種現代藝術流派,包括歐洲藝術史上眾多令人耳熟能詳、印象深刻的名家名作,其中尤以歐洲19至20世紀的繪畫和雕塑收藏最為豐富和精彩。輾轉數載,這些最具代表性的西方藝術精品終于從西蒙家族的墻壁上走出,在包括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美國華盛頓的國立美術館、德國科隆的路德維希博物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館、法國巴黎的裘德·波姆國立美術館、美國費城藝術館以及威尼斯的葛拉西宮等世界各地享譽盛名的藝術館及博物館展出,但對于中國乃至亞洲觀眾來說,西蒙基金會以及它的珍貴藏品都還相對陌生。
西蒙說,自己的收藏可以大致分為四類。在他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數座豪宅中,他把關于女性美感的畫作懸掛在臥室里,在餐廳里擺放著靜物畫,在辦公室和自己的圖書館里掛著的畫大多是勞動場景,而14世紀到19世紀筆法細膩的學院派作品主要擺放在客廳和對賓客開放的房間——當然還有印象派,因為他本人很喜歡印象派作品。
在一些比較重要的畫作面前,西蒙會停下來,向大家介紹自己為何收藏這件作品或者在收藏這件作品過程中的故事。比如一件北歐油畫,一位裸體的女子在海岸礁石上。這幅作品在細膩逼真的古典油畫包圍中顯得有些粗線條,但是反復觀看卻十分特別。西蒙說在收藏這幅作品的過程中,自己曾經親自前往畫家當時創作時所在的漁村,去尋找那塊海岸邊的礁石;而西蒙之所以收藏畢沙羅的一幅油畫,是因為一位祖母帶著小孩在鄉野中的畫面,引起了西蒙本人的共鳴。他自己出生在西班牙的鄉村中,這幅畫,其實寄托了西蒙幾十年來的鄉愁。
對話西蒙:
“收藏源于一場早戀”
廣州日報:你是如何走上收藏之路的?
西蒙:最早是源于一場早戀,她是一個愛好藝術的女子,比較重要的另一個事情是我大學期間的一個暑假。那個暑假我回到闊別已久的歐洲,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在各地的美術館和博物館中流連。當時我還只是一個窮學生,每天只有8美元的開銷預算。在那個時代,青年人關注世界遠遠超過關注自我。當時,思想界和文化界在醞釀著一場巨大的變革;政治的格局也陰晴不定;畢加索的作品狂受追捧;印象派的時代也才過去了沒多久。雖然每天只有8美元預算,但我還是在歐洲的美術館里買下了藝術品的復制品?,F在,我擁有了數千件藝術杰作的藏品,但是還有上百萬件的藝術品我無法獲得。那些博物館幾乎不會出售自己的藏品,除非碰上調整藏品或者擴建計劃需要資金等原因才會出售一些藝術品。這種機會,我一般不會放過。
廣州日報:第一次真正收藏藝術品是怎樣的情景?
西蒙:是上世紀70年代。我請一位墨西哥的著名畫家,將我父親出生的西班牙鄉村畫了下來。后來又一次請藝術家幫我畫這樣的“命題作文”,就是女兒出生的時候。所以,我的收藏并不僅僅看重藝術家是不是大師、某幅畫算不算精品,我同樣看重藝術品中自己寄托的情懷。有很多收藏專家和藝術批評家喜歡批評我,認為我在大量精品收藏中保留了很多平庸之作,建議我剔除這些作品。但是我拒絕了,我認為,這些作品才更加能夠反映我的人生、情感和彌足珍貴的回憶。那些作品,和我一起分享了近40年來的收藏歷程。
廣州日報:西蒙基金會共收藏了多少作品?來自哪些國家?
西蒙:3000多件,包括油畫、雕塑、家具、裝飾,以及一些首飾。大部分來自歐洲,有一些中等大小(medium size)的作品來自北美,當然也有墨西哥本土的文物,亞洲、非洲、澳洲的作品都有一些。比如法國與英國的學院派、印象派、拉斐爾前派以及傳統的、當代的藝術,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產生的超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藝術作品,有助于我們了解歷史,了解20世紀前衛藝術產生的原因。今天,我們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我們的收藏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記者:基金會目前是否有收藏中國的藝術品?
西蒙:我們已經收藏了3件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此外通過拍賣購得了一件古代中國的發簪,還有一些小件的裝飾品,例如象牙器、玉器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