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產達600億美元的卡洛斯·斯利姆·赫魯,鐘情于歐洲古典大師以及墨西哥現代藝術品。現在俄羅斯、中東和南美的億萬富翁們正在逐漸涉足藝術品收藏,這已經成為了眾人皆知的秘密。在今年的200強名單中,美國收藏家的數量依然占據了六七成,光紐約收藏家就多達37位。但是幾年后,其中很多可能都會讓位給來自別國的新面孔
上周,一年一度的“《藝術新聞》(ARTnews)全球頂級收藏家200強”榜單再次揭曉。這本擁有105年歷史的美國資深藝術類雜志,首次將美歐以外的收藏家列入了前十位收藏家名單。這也隱約透露出了國際藝術市場的新動向。
此次新入榜的這三位收藏家分別是來自烏克蘭的鋼鐵制造業巨頭維克多·皮初克(Victor Pinchuk)、墨西哥電信業巨頭卡洛斯·斯利姆·赫魯(Carlos Slim Helu),以及卡塔爾皇室的謝赫·沙特·艾爾塔尼(Sheikh Saud al-Thani)。
三人的收藏各具特色,皮初克以收藏當代藝術為主;艾爾塔尼以收藏伊斯蘭藝術、古書和攝影聞名;而剛剛榮升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二名、資產達600億美元的赫魯,則鐘情于歐洲古典大師以及墨西哥現代藝術品。
根據收藏家過去一年活躍程度的變化,《藝術新聞》歷年的榜單中,總會有些許人員調整,然而前十位總是被歐美,尤其是紐約收藏家包攬。今年突然有三張新面孔躋身前十,從中不難看出藝術市場的固有格局正在被打破。
就像《藝術新聞》主編彌爾頓·愛斯特羅(Milton Esterow)所說:“現在俄羅斯、中東和南美的億萬富翁們正在逐漸涉足藝術品收藏,這已經成為了眾人皆知的秘密。”在今年的200強名單中,美國收藏家的數量依然占據了六七成,光紐約收藏家就多達37位。“但是幾年后,其中很多可能都會讓位給來自別國的新面孔。”
改變的過程是緩慢的。目前英國收藏家在前200席中只占據15位、德國12位、法國和瑞士各10位。當代藝術仍然是這些收藏家們最主要的目標。據《藝術新聞》此次的統計,前200位收藏家當中,共有78%的藏家都涉獵當代藝術品。而現代藝術和印象派藝術則緊隨其后,分列第二、第三。
雖然今年輿論界一致認為國際藝術品市場會走低,甚至崩盤,然而從這些大收藏家的活躍度,以及高端藝術品的成交情況來看,情況恰恰相反。光是5月份倫敦佳士得、蘇富比和菲利普斯三家大拍賣行的夏季拍賣就創造了15.7億美元的總成交額。而私人藝術品交易量則更大。據《藝術新聞》統計,最近一年由于俄羅斯、亞洲和中東藏家的大力介入,全球私人藝術品交易額已經達到了250億到300億美元,幾乎是拍賣市場份額的四倍。
彌爾頓認為:“如今的藝術品收藏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無所謂’的時代。只要買家喜歡,藝術品的價格再高,他們也無所謂。設想你身家200億美元,那么花1億美元買一幅畫,就好像請朋友吃頓飯那么簡單。”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5月的蘇富比拍賣會上,發生在兩位時尚界巨頭之間的一場激烈競拍,至今人們都戲稱其為“手袋戰爭”。當時LV掌門人伯納德·阿諾特(Bernard Arnault)和古琦(Gucci)總裁弗朗索瓦·皮諾(Francois Pinault)為了兩件法國波普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的作品爭執不下。最后其中一件作品竟然以2350萬美元高價,由皮諾的藝術品顧問菲利普·西加羅(Philippe Ségalot)拍下。此前克萊因的成交紀錄僅有670萬美元。
而提到紀錄,有些收藏家還有一種更有意思的癖好。一位倫敦的藝術品經銷商馬丁·薩謨(Martin Summers)透露,他曾經有一位收藏家客戶特別喜歡創紀錄。有一次,這位客戶為了確保自己競標的價格能創下世界紀錄,特地請了一位朋友與他一同參與競拍。他看中的這位畫家,世界紀錄是100萬美元。于是兩人事先約定,如果到時場內競價到90萬美元就無人應價,那么他的朋友就會加價到95萬美元,如此一來,這位收藏家就能順理成章地以110萬美元的“最新紀錄”拍下這件作品了。“事實證明,他這么做是對的。因為在他去世以后,他的一些藏品又再次創造了拍賣紀錄。”薩謨說。
如果說,前幾年的國際藝術市場有泡沫的話,那么“那些5年里驟然從3萬美元上漲到100萬美元的作品,如今已經岌岌可危。”彌爾頓指出,然而“最好的藝術品仍然是當前再好不過的投資。市場每天都在波動,然而有一點是不變的:高質量的藝術品永遠供不應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