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瓦頂,在陽光照耀下熠熠閃光。修繕一新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日前重新向游客開放,同時進行的故宮10個主題展上展出的都是故宮藏有、游客難得一見的真品和真跡。“這10大展覽全部免費開放。”故宮博物院院辦昨天對記者說。
據介紹,目前已經開放的有陶瓷展、書畫展、清宮民族語文辭書展、典籍展、捐獻文物展5大精品展。另外,清代金銀器展、乾隆朝玉器展、清代王翚小品山水畫展、宮闕述往、清代宮廷服飾展5大精品展即將于本月底或下月初開放。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故宮博物院,探訪了其中重量級的兩個展覽,陶瓷展和書畫展。
故宮午門東門洞和神武門西門洞已設安檢房,開始對游客的包裹和隨身攜帶的物品進行安檢。
太和門新設了兩個咨詢處,接受游客的咨詢,其中一位臨時工作人員是一位漢語名叫羅來恩的老外,北愛爾蘭人,50歲,不會講中文。他是北京一所高校學法律的留學生。在7月和8月,他每周周二和周四下午來故宮為外國人講解介紹。每一次講解,他要接受外國人的咨詢達50-80人次。但他喜歡這工作。
陶瓷展上“宋代孩兒枕”
“這可是真品。年代這么久遠,當然難免有所磕碰、損傷。”陶瓷展上,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上的“傷痕”。這件陶瓷通體白色,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男孩兒形象。枕作孩兒俯臥榻上的樣子,以孩兒背作枕面。小孩兒兩臂環抱墊起頭部,右手持一繡球,兩足交叉上蹺。身穿長袍,外罩坎肩。榻為長圓形,周邊還印有花紋,枕身釉呈牙白色。男孩兒眉清目秀,眼睛炯炯有神。工作人員介紹,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個孩兒枕,是定窯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陶瓷館設在故宮文華殿。展出的瓷器,以明代和清代為主。
據了解,此次陶瓷館開放,是故宮4年來首次重新開放。此次展出有441件國寶級陶瓷,其中160件為國家一級文物。展品首次批量展出清代宮廷所藏洪武官窯瓷器;首次展出明代“空白期”瓷器;首次將17世紀瓷器作為一個主題進行展示。該展覽將作為常設展覽常年向游客開放。
故宮博物院陶瓷館創建于1952年。期間歷經風雨,多次變動。2004年6月陶瓷館撤陳后,按照統一規劃對陶瓷館進行改陳,陳列場所由月華門南北屋移至文華殿。
乾隆書千字文青玉嵌成
故宮藏歷代書畫在太和門西邊的武英殿展出。和陶瓷館一樣,書畫館內也光線黯淡。工作人員介紹,由于這些“古董”很“脆弱”,不能見強光,因此只在書畫背后設置小燈。為保護這些真跡,也不能長期展出,只能隔一段時間展出一期。據介紹,7月15日至8月31日展出的歷代書畫,已經是第二期。第一期展出時間在4月21日至6月9日,第三期展出時間在9月15日至10月31日。
記者在書畫展上看到,顧閎中最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卷》、閻立本的《步輦圖》、唐寅的《幽人燕坐圖軸》、朱耷的《貓石圖卷》、蘇軾的《行書新歲展慶人來得書帖合卷》、王羲之宋代摹本行書《雨后帖頁》、趙孟頫楷書《杭州福神觀記卷》等名家代表作真跡均亮相。乾隆所書“紫檀邊座嵌玉草書千字文圍屏”立在書畫館中間,非常引人注目。
書畫展共展出69件字畫,21幅書法珍品,48件罕見畫作,其中晉唐宋元時代書畫共12件,全部為一級文物。
不過,和室外熱鬧的游人相比,陶瓷館和書畫展顯得冷清多了。工作人員介紹,由于這些場館剛剛開放,了解信息的游客并不多。
此次書畫和瓷器展,還首次配備了完善的中英文電子說明牌,觀眾通過展柜邊的觸摸屏可了解文物信息。書畫館還有可供游客觀賞的講解大屏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