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院院長施大畏介紹:“與以往單純的作品陳列展不同,此次紀念展以圖片為主,作品為輔,并配以影像資料,從多角度來回顧、梳理先生的人生經歷和藝術成就。”
紀念展中,發老的人生經歷部分以照片為主,分為歲月留真、良師益友、銳意改革、無私奉獻等部分,從各個側面展示了大師的人生經歷、人格魅力,其中不少珍貴照片資料是首次公開展出。施大畏說:“發老是個藝術家,也是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人們贊賞他的藝術成就,但對他在領導和支持畫院的改革事業上知之甚少。其實,無論是延聘外地兼職畫師、引進年輕人才,還是對畫院新一代領導班子的全力支持,都體現出他對于畫院事業發展的遠見和膽魄。先生一直主張‘打破圍墻’,跳出畫院的范疇思考改革問題,從1999年實行畫師稿酬工資制,到2003年成為中宣部全國文化改革試點單位,畫院的改革成果是有目共睹。”
發老喜好收藏,收藏了許多歷代名作,其中不乏彌足珍貴的精品。1996年,他把這些藏品捐獻給了國家,說:“這些藝術品都是屬于人民的,我個人保管是暫時的,現在我把它們交還給人民。” 發老是個性情中人,一生熱心慈善事業,畫院每一次捐款都積極帶頭。尤其是1991年,他帶頭捐畫為職工解決住房問題,至今依然在畫院傳為佳話。
藝術成就部分則以照片、圖片相結合,分為健筆凌云、行萬里路、連環畫、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書法、篆刻等部分,全面梳理了大師的藝術實踐和豐碩成果,陳列中大量寫生作品和采風照片顯示出豐富的閱歷和多彩的生活是程十發藝術創新的重要源泉。在這部分的展覽中,突出了程十發先生的繪畫,擺脫了傳統繪畫固有程式的束縛,在左右逢源、信手拈來的筆墨運用中,形成了一套新的筆墨程式。
為配合這次紀念展,畫院還編輯了《大師之路———程十發紀念專輯》,專輯分緬懷篇、研究篇、藝術年表三個部分,既有對大師藝術成就的理論總結和學術梳理,又有親友學生的真情回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