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前的骨頭上保留著神秘“文字”,其形似鳥篆,已出土上百塊。這些在濰坊幾處古遺址上發現的神秘甲骨,最近經部分專家研究并公開后,在考古學界引起廣泛爭議。有權威考古專家初步判斷,這可能是早于殷墟甲骨文1000多年的東夷甲骨文,這意味著中國古文字出現的年代更為久遠……
濰坊昌樂古遺址冒出百片神秘甲骨
“發現這批刻有‘文字’的神秘骨頭,過程有些偶然?!鄙綎|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介紹,“昌樂縣民間收藏愛好者肖廣德是最早的發現者,當時他在位于壽光和昌樂交界的紀臺遺址采集古陶片,時間大約是2004年春。該遺址比較大,當地老百姓種菜挖坑,挖得比較深,挖出不少骨頭來,就隨手扔掉了。肖廣德把一些骨頭帶回去,洗后發現上面有‘字’后,就開始從當地農民手中收購,后來又在昌樂袁家莊遺址發現類似東西,截至目前,肖廣德已收藏了上百塊帶有刻畫圖樣的甲骨?!?nbsp;
帶“字”骨頭震驚了大學教授
為搞清這批帶“字”骨頭是啥玩意兒,肖廣德先后到濰坊、北京等地,找專家給看看,但多數專家都給了模棱兩可的答復。2007年7月,有專家建議肖廣德找找對古文字有研究的考古專家劉鳳君。于是肖跑到省城,從山大找到南郊賓館,滿頭大汗的他終于在一個書法峰會上找到劉鳳君。
“當時一看,我震驚了,這些東西非常重要,我感到責任重大,隔了一天就專門趕到了昌樂。”2008年7月5日,劉鳳君告訴記者,這批骨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他初步判斷這批帶有刻畫圖樣的東西有可能是早期文字,最有可能是東夷文字。
“如果是原先刻上去的文字,其價值不言自明;即便是后來仿刻的,仿刻應該有原本,仿刻人腦子里沒有這樣的造型圖案,仿刻也很難。如能找到原本的話,意義也較大。”劉鳳君告訴記者,從這批骨頭石化程度、顏色、黏合度等判斷,其年代大約是距今四五千年的龍山文化時期,制作上和目前廣為人知的殷墟甲骨文(商朝晚期的)類似。
初步斷定是東夷文字比殷墟甲骨文早千年
后經專家調查,這些出土的甲骨多為遠古時的獸骨,大者盈尺,小不及寸,石化程度較好。而圖畫文字絕大多數都是刻在骨頭上,有的刻在骨片面上,有的刻在骨腔內,有的刻在骨臼頭上。另有一件刻在玉石上,還有一件刻在象牙上。
在仔細揣摩好多天后,劉鳳君教授發現,這些文字都屬于陰線刻,有的在每片(塊)上刻一個文字,有的刻幾個或多個文字;大部分是專門記事的辭骨,并有少量卜骨文字筆畫婉轉曲折,刻畫纖細,多為弧筆和曲筆,呈現出螃蟹狀、草蟲狀和鳥狀等各種形態??虒懻呤址▼故?,行筆果斷,整個字體結構層次分明,完全符合早期文字結構的體式和規律。
據悉,近年來,在鄒平的丁公遺址出土了帶文字的陶片,桓臺也零星出土過帶字的骨片,江蘇高郵南蕩也出土過刻字的陶片,而這次發現的文字,與丁公、南蕩等陶文及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單個原始文字和古彝文的圓筆道文字相比較,只是載體的不同,其字形、筆畫、結構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有異曲同工之妙。劉鳳君教授初步判斷,通過這些聯想和比較,可以初步確定這些地方是早期文字集中發現地,昌樂這些骨頭上的圖文很可能就是東夷文化的早期文字,龍山文化的中晚期,距今4200年到4500年,比殷墟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
神秘甲骨文仍待破解
在充分研究基礎上,劉鳳君教授等多位專家研究鑒定,認為此批甲骨文產生于新石器時代,出土于古東夷人文化遺跡區,骨質熟化程度較好,人為刻畫痕跡明顯,多為記事的辭骨。雖然目前尚不能破譯,但明顯是做了一個記號或記錄了一件事,其與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明顯不同,說明是不同地域、不同時間創造的,是一種早于商代甲骨文體的類似鳥蟲篆書體的圖畫文字,甚至安陽甲骨文就可能是延續著這些脈絡,幾經演變和發展而成。
神秘東夷甲骨文現身山東 疑比殷墟甲骨早千年
神秘東夷甲骨文現身山東 疑比殷墟甲骨早千年
神秘東夷甲骨文現身山東 疑比殷墟甲骨早千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