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迫近,國人群情激昂,擂鼓助威,各項活動紛至沓來,書法界也不例外。以“奧運”命名的各種書法展覽一個接一個。
然而,記者在眾多展覽中發現,一些書法展雖然高揚“奧運”的旗幟,但走進其中,卻看不到絲毫奧運的內容,形式與內容大相徑庭。此類展覽作品大多抄寫古代名人詩詞和楹聯警句,同時,為了烘托展覽氣氛,在展廳中隨處可見與奧運主題無關的“龐然大物”,雖然給人以視覺沖擊力,但缺乏對奧運精神的詮釋。
記者在展覽中還留意到,作品的雷同現象嚴重,同一件書法作品在不同展覽中反復出現。書法藝術是詮釋人文奧運的方式之一。以漢字藝術為媒介,用言簡意賅的文字傳達奧運精神,出發點是好的。如果主辦方只是為展而展,忽略了奧運的含義,這種傾向值得書法界深思。一位策展人表示,“奧運重在參與”,但參與的同時也應該為奧運獻一份力量。僅僅是抄寫古詩文、反復展覽,無疑遠離了奧運主題的內涵。
書法家劉守安對此提出批評:“目前,書法的傳播主要依靠展覽,但有些展覽的目的并不是讓人們欣賞,而是將展覽的特殊資源轉化為商業利益。這些以奧運名義舉辦的展覽,其實不過是為了斂財,在賺取展覽費的同時,輕而易舉地獲得書法家的作品。”
“奧運會為文化交流提供了空前的機會,但是書法展覽背后缺乏真誠,對觀眾只是一種視覺轟炸,而不是內心真正的感動。書法家們應在挖掘奧運會的內涵上下真功夫,做真文章。無論書法是否與奧運有直接關系,都應該與奧運的精神相一致、相應和。”首都師范大學書法研究所教授甘中流表示。
以“奧運”名義舉辦書法展,向世界展示中國書法文化,關鍵是看在奧運會期間能否拿出一批高水平、有內涵的書法作品,能否讓世界各國人們領略中國書法的特殊魅力。
書法家朱培爾說:“展覽如果缺乏主題,效果就出不來。以奧運為主題的書法展,應該將作品的藝術之美和展廳的精神魅力體現出來,讓觀者進入書法欣賞的情境,書法家應該把這一層內涵凸現出來,強調共有的主題。”
奧運文化的推廣,不只是靠某些活動所能解決的,一定要形成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整體推動。書法家姜壽田建議,由于短時間內讓外國朋友了解中國書法文化有些困難,除了舉辦奧運書法展,還應舉辦一些書法文化講座和書法家們的現場創作等。觀者不一定會理解中國書法,但有了一點興趣就會走向深入。在這一過程中,書法家、藏家、媒體等都應發揮各自的作用。
假“奧運”之名,為一些單位、個人謀取私利,這一作法,將有損“人文奧運”的真正含義,應當引起重視。
別讓“奧運書法展”變了味兒
別讓“奧運書法展”變了味兒
別讓“奧運書法展”變了味兒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