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貴璞曾多次參加我國港、澳、臺地區及日本、韓國、東南亞、西歐、澳大利亞等國展出。
其作品被中央電視臺(收入該臺 1992 年藏畫集、 2002 年書畫展作品集)及人民大會堂、中山紀念堂、外交部等多處收藏。
他筆下的霜天和雪景,霜得清洌,雪得瑩潔,畫得既抽象,又易感知;既新穎,又不失傳統。而且,它們有那么美的肌理花紋,讓你不能不駐足流連。畫霜雪中的樹,他不用勾勒,而是做出效果讓枝干顯得更加蒼勁老辣,扣之有聲,賦予它們傲岸不屈而又沉著堅毅的性格。

孫貴璞,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師承孫其峰、張其翼、溥佐、王頌余、肖朗等當代名家。他的畫法能產生很強的視覺效果。他往往先在白紙上潑墨、潑彩、潑水,做紙底處理,然后再作畫。他畫出的花鳥如在雨中、雪中、霧中、霜中,每張畫各有規定的情境,構成濃重的詩情畫意。
孫貴璞于花甲之年卻把食鹽擺上了案頭。用他的話講,中國畫要向前走就得出新。大約十年前,他開始借鑒水彩畫的撒鹽技法,摸索著撒鹽畫松鼠。

《秋韻》 畫面上秋枝橫亙,尚留得數簇紅果,極其鮮艷。秋風蕭瑟,兩只黃雀展翅飛來,給畫面增添了生趣。構圖別致,枝干曲直錯落,得自然之勢,不落陳套。秋天,常使人有人生起落的慨嘆和遐思,此幅《秋韻》雖不免悲涼,卻未必頹唐,它所喚起的依然是對美的向往。

孫貴璞寫意花鳥作品

孫貴璞寫意花鳥作品

孫貴璞寫意花鳥作品
孫貴璞,男,漢族,1938 年生于河北省滿城縣。1963 年于天津美術學院畢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在校期間師承孫其峰、張其翼、溥佐、王頌余、肖朗等當代名家。
其作品曾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畫三百家”、“全國第二屆中國花鳥畫展”、“慶祝澳門回歸中國畫展”、“紀念孔子誕辰 2550 周年書畫大展”、《紀念張大千誕辰 100 周年書畫名家精品集》。中國文聯、文化部主辦的《 2000 年中國畫百杰書畫家精品集》、“慶祝建國 50 周年畫展”。
6次應邀參加“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入選《中國畫百家》、《中國花鳥畫百家》、《國花與名花》、《名家畫竹、蘭、梅、菊、荷花、牡丹》、《中國花鳥畫名家》技法分解等叢書。并先后應邀參加近20個省、市、自治區、部委等單位主辦的展覽。入選數十種大型畫冊。
多次參加我國港、澳、臺地區及日本、韓國、東南亞、西歐、澳大利亞等國展出。
其作品被中央電視臺(收入該臺 1992 年藏畫集、 2002 年書畫展作品集)及人民大會堂、中山紀念堂、外交部等多處收藏。

孫貴璞寫意花鳥作品

孫貴璞寫意花鳥作品

《拂春》
超然高潔
從爬上佛龕找出幾頁芥子園畫譜,然后日日臨摹算起,孫貴璞涉足藝術已經50多個春秋。這其間,他邁著少年的、青年的、中年的直至老年的腳步,在藝術的崎嶇道路上攀登。少而秀出,晚乃愈妙。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他攀登的腳步加快,一幅幅精品相繼問世,而他并不滿足。他已經60多歲了,但不減兒時畫芥子園時的濃厚興致和大學時期的進取銳氣,依然臨池不輟,探索不輟。
生活讓人疲憊,面對商品社會的擠壓和日常俗務的糾纏,他要擺脫,要超然物外,營造一片心靈的凈土。在這里,有他的理想,有不被扭曲的人性,有精神化了的自然和自然化了的精神。這是可以安頓靈魂的地方。于是,他的畫純凈、安謐、高潔,引領我們進入悠遠的人生境界。
作品《拂春》畫的是一株老梅,傲然立雪,上面有兩只八哥相并相依。八哥后面,是一輪圓月,撒下一片無所不在的清輝。畫很雅,彌漫著詩的意境。他愛畫月亮。各種各樣的月亮,朗月、淡月、寒月、水月,顯然,他喜歡寧靜。他營造的“靜”有兩種。一種是出塵的枯寂,另一種是自然界的恬淡。
仔細品味,他營造的“靜”有兩種。一種是出塵的枯寂,就像柳宗元在《江雪》中所描繪的“千山鳥飛絕”的意境。他是人生經驗的深層概括,能引發深思,蘊含著哲學意味。另一種“靜”表現的是自然界的恬淡,就像王維在《鳥鳴澗》中所描繪的“人閑桂花落”的意境,它讓人心平氣和,歸依自然,同時又充滿可感的、人間的氣息。
詩情畫意
孫貴璞有很深的傳統功力,但他不愿重復前人,不愿陳陳相因。他決心走藝術創新的道路,他的一些畫法能產生很強的視覺效果。他往往先在白紙上潑墨、潑彩、潑水,做紙底處理,然后再作畫。他畫出的花鳥如在雨中、雪中、霧中、霜中,每張畫各有規定的情境,構成濃重的詩情畫意。
他筆下的霜天和雪景,霜的清凜,雪的瑩潔,畫得既抽象,又易感知;既新穎,又不失傳統。而且,它們有那么美的肌理花紋,讓你不能不駐足流連。畫霜雪中的樹,他不用勾勒,而是做出效果讓枝干顯得更加蒼勁老辣,扣之有聲,賦予它們傲岸不屈而又沉著堅毅的性格。望著樹,你或許以為,它們就是你精神的化身。
撒鹽畫鼠
作為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孫貴璞丹青幾十載,花甲之年,他卻把食鹽擺上了案頭。用他的話講,中國畫要向前走就得出新,他希望自己所做有助于豐富國畫的表現手法。
大約10年前,他開始以畫山的勾皴之法畫樹,老干虬枝,挺理想;同時,借鑒水彩畫的撒鹽技法,摸索著撒鹽畫松鼠。鼠尾可以了,鼠身的效果仍不滿意,就變著法兒地試,試墨、試水,如琢如磨兩三年,總算如愿以償。他還嘗試利用洗滌劑。動筆之前,將洗滌劑噴在紙上,然后畫藤畫葉。墨色尚濕,噴清水,沖開筆墨,形成大雨淋淋的動感效果。畫紙干后,再畫葡萄。還有渲染之法,當年張其翼教學生用茶水烘托底色;如今孫貴璞施以洗滌劑,營造月夜朦朧的氣氛,也是出新的點子。
古代即有對這類畫法的嘗試。比如明清畫家的“吹云彈雪”之說,比如清代人在生宣紙上噴豆漿。相傳,潘天壽做壽吃壽面,拌面弄到畫紙上。黵卷之處,潘天壽畫了片大荷葉,只見葉上露珠凸顯,圓溜溜好像在晃,效果好得出奇。這是畫家逸聞,也講了技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