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宣傳北京“人文奧運”的深刻內涵,進一步展示北京作為千年古都的深厚文化底蘊,展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魅力,由北京畫院、中國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古都尋夢-梅生攝影作品展”將于7月16日至7月21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行。這次展覽共展出當代著名攝影家梅生先生拍攝的以北京地區皇家宮殿、園林、陵寢、壇廟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為題材的作品80件,整個展覽分為故宮遺夢、頤園春夢、皇陵殘夢、壇垣識夢四個部分,全面展示了一個學者鏡頭之中的夢里皇都,這是一次鑒賞經典皇家建筑攝影,領略感受中國人文地理文化的寶貴機會,具有重大觀賞價值與認識價值。
北京畫院美術館作為首都重要的美術展館,一直以來堅持高品位的辦展原則,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精品美術展覽。此次展覽是北京畫院美術館具體負責獨立策劃的第一個攝影藝術作品展,對于宣傳塑造首都北京作為千年古都的文化形象,弘揚傳統民族文化,烘托“人文奧運”主題,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古都北京,三千年歷史,五朝都邑,八百載皇城,輝煌博大,無以盡數。卓然風范的城池宮苑,瑰麗雄渾的殿宇園林,滄桑幽寂的陵寢壇廟,曉風殘月的古道邊城,得天下之大觀,極古今之一統。北京皇家景觀建筑,居于世界同類之首,皆列于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建筑,人類居住形態,文化載體符號,早于典籍,大于器物,常人熟視無睹,哲人觀之有思。建筑是凝固的歷史,攝影人的拍攝是對歷史的哲理剖析。
古都沉雄,皇城迷離,天地映照,陰陽含隱,如夢如詩。一個攝影人對古城夢境的尋訪,詩夢哲思,在高低俯仰的角度選擇中,將渾重的哲思和綺麗的詩夢攝于平面的圖像之中。
梅生先生是中國攝影界具有代表性的攝影家,他精于思考,勤于創作,對中國攝影在理論與實踐層面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次展出的攝影作品是梅生先生多年積蓄的藝術精品,他的這一批作品有著鮮明的風格特色與明確的藝術追求。作者選取古都皇家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把人文景觀置于自然風光的大背景之下,捕捉建筑物在奇特的自然環境里呈現出的獨特氣質,把古代建筑在不同的季節與氣象之中的萬千姿態表現得細膩深刻。作品總體上色彩影調深沉厚重,構圖嚴謹簡潔,中正沉穩,虛實穿插,氣韻兼備,意境深遠,很好的表現皇家建筑的雍容華貴氣象。同時他的作品大多摒棄掉了人物,把建筑體置于浩淼廖闊的長空之中,這些長風皓月下的烽火古城,斷壁殘垣上的歲月留痕,把人帶入一個深沉靜謐的境界,在這里我們反思感悟傳統文化。人類不斷地改造自然,自然也在不斷吞噬消泯人類的文明成果,在這種創造與毀滅之中殘留下來的古跡見證了人性的不朽,在梅生這些作品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人類在宇宙之中的存在和生命力迸發出的奇跡光彩,這就是作者的文化人類學視角中觀照出的深意。
梅生先生現任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他是一位學者型攝影家,自幼學習美術、書法,從事攝影記者、美術編輯、學術專欄主持等工作二十余年,兼作藝術評論、音樂策劃人、藝術院校客座教授。他長于人文、地理、歷史、風光類專題攝影,足跡遍及國內所有省份及世界二十余個國家,曾在聯合國、法國、日本、新加坡及國內十余個城市舉辦個人攝影展覽,以中國攝影家身份參與了國際國內二十余項重大攝影比賽與攝影展覽的作品評選工作。近年來尤為注重“世界遺產影像學”體系的創立與整理,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以攝影的方式對于在中國的世界遺產進行了大量的拍攝與研究工作。連續三年在權威雜志《中國攝影》發表學術性文章二十余萬字,作品二百余幅。鑒于在“世界遺產影像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2007年榮獲由世界遺產基金會頒發的“世界遺產弘揚獎”。他的主要作品有《古都尋夢——皇家文化系列》、《鄉土中國——古代民居系列》、《雪域密藏——藏傳佛教系列》、《高原陽光——西部風光系列》、《殘荷遺韻——心理情感系列》、《滄海遺珠——世界遺產系列》、《集合打散——平面構成系列》等。
勤于著述,在國內外出版了《山川行旅》,《別樣鄉愁》,《長河系日》,《滄海遺珠》,《古都軼史》,《古宅逸事》,《世界遺產在中國》,《故宮》,《天壇》,《頤和園》,《中國四大名園》等學術著作和藝術畫冊。
梅生攝影藝術展在京舉行
梅生攝影藝術展在京舉行
梅生攝影藝術展在京舉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