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策展人王皆介紹,本次藝術節是2007年“99個帳篷,99個夢想”的延展。在這次藝術節上,共有來自中國、韓國、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的120余名藝術家,以各自的帳篷為核心進行布置,在現場進行即興創作表演并與自己的作品一起生活。除了現場活動以外,本次藝術節還增設了繪畫及裝置作品展、影像展、圖冊展、攝影展、實驗音樂演出等。
趙樹林現為北京皇城藝術館執行館長,作為本次藝術節的總監,趙樹林說,與往年藝術節不同,今年的藝術節吸引了很多國際藝術家前來參加,所以將其重新定義為國際藝術節。“藝術節主要是圍繞著左右藝術區展開,也就是在一個3000平米的大廠房里,藝術家在里面進行3天的自由創作。這樣設計就是想要實現一個藝術家的烏托邦,即3天里放棄所有藝術之外的意念,僅僅是表達對藝術的想法、觀念。”
對于藝術家的選擇,趙樹林介紹說,從去年開始,組委會就提議要給年輕的藝術家提供平臺,所以本屆藝術節參展的藝術家以80后居多,當然還兼顧了少部分70、60年代的的藝術家。“與此前的其他藝術節相比,左右國際藝術節最大的特點就是民間性,既從它的實施過程,到營運機構,以及資本都是本土的。我們這樣做,就是要讓那些外資進入的藝術區,通過我們的行動,認識到依靠本土實力,一樣可以策劃出優秀的展覽。”
本次藝術節上,中國和韓國的藝術家不論在創作觀念上還是呈現出的作品上,都讓人嘆為觀止。趙樹林說:“我記得宋莊一個藝術家,他一直在地上爬,不斷用嘴把東西叼過來又叼過去,如此周而復始,意圖用自己的身體去體驗,他的這一行為藝術尤為打動我。另外一個韓國藝術家,她在帳篷里的表演很是優美,營造出的那種恬靜、飄渺的氛圍的確讓人著迷,尤其在視覺設計上很成熟。”
對于中韓兩國藝術家的風格,趙樹林評價說,韓國藝術家的作品細膩,表現內心感受的東西居多;而中國藝術家對國內經濟巨變、社會文化變遷更加關注,他們很注重自身在社會中的角色轉變。趙樹林認為,這種藝術風格上的差異,是因為藝術家藝術觀念和各自生存狀態的不同而導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