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細雨過后,巴林右旗巴林書畫院更顯清靜幽雅。這座在巴林親王府內開辦的書畫院古香古色、雕梁畫柱。四合院內的青磚舊瓦,室內的清代書架、條案等家具,讓人感到撲面而來的藝術氣息。 巴林書畫院院長楊旭東介紹,這個始建于2005年的書畫院,是自治區第一家由旗縣政協開辦的書畫院。就是這個小小的旗縣書畫院,去年舉辦了首屆中國巴林石杯全國書法展,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此次書法展評委、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康新民說:“這次書法展作品質量和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書法展的作品質量不相上下,這對一個旗縣書畫院來說,實屬不易!”記者打開剛剛裝印成書的書法展作品集,發現除臺灣和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區都有作品,并延伸到了日本、馬來西亞和法國。書體涵蓋了甲骨簡牘、真草隸篆,各臻其妙;風格各異,既有碑派的豪放恣肆,又有貼學之精致細膩。一些贊頌巴林石的自吟詩、自填詞、自作賦、自撰聯讀來令人回味。 巴林石集團每年投入20多萬元的雞血石和巴林石,作為書畫院舉辦書畫展的獎品。“讓巴林石文化與書法藝術結緣,會讓巴林石文化變得更加厚重!”巴林右旗政協副主席張鳳艷說:“石頭有了文化內涵,才能承載財富,傳遞文明!”今年,第二屆巴林石杯全國書法展又開始征稿,與上屆不同的是,此次將巴林石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書畫院將一部分巴林奇石按塊配上詩文,參賽者按此詩文書寫、篆刻作品,一石一圖一詩一印相映成趣。記者仔細翻看來自各地的參賽作品,以詩詠石頗有意境。 如今,巴林石的美名已讓巴林石杯全國書法展名聲在外。而在巴林右旗境內參賽者則為數很少。楊院長說:“右旗的書法人口少,書法教育氛圍還有待于培育!” |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