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媒體給此次紀念鈔發行算了一筆賬:南京上柜兌換數量不超過4000張,全省13個市總數不過5萬多張,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按此推算,上柜總量不會超過200萬張。但央行先前宣布的發行數量是600萬張,那么大頭哪兒去了呢?人行南京分行人士解釋說,部分紀念鈔會通過裝幀公司來發行,也就是包裝成禮品裝出售,價格當然也要比單張紀念鈔翻上好幾倍。
原來如此!原來央行畢竟還是把發行紀念鈔當成了一筆生意!既然是做生意,專家此前表示的“為了保持升值潛力而控制發行量”和“單張紀念鈔各省市分配數量成謎”的怪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發行量過大,央行的禮品裝紀念幣自然賣不出好價錢;分配數量都告訴了大家,無疑就等于間接承認央行截留了大量紀念鈔,說起來,這也是很沒面子的事情。但央行到底還是失了面子,甚至有點狼狽,畢竟簡單的算術大家都懂得做。
我不知道央行為什么會把發行紀念鈔當成了一門生意,但無論如何,把全民奧運當成牟利的工具,都不該是央行的念頭。或者,央行在這件事情上是太過自負了,壓根就沒想到紀念鈔發行是政府行為,是要最大程度滿足國人分享奧運之熱情的,因此才不愿意公開紀念鈔的分配情況,更不愿花費精力在發行之前征詢一下大家的意見。我很愿意在此再提醒一下央行:發行奧運紀念鈔是典型的政府行為,而不是一門可以耍市場手段的市場行為。既是政府行為,決策透明和吸納民意就是其基本的特質。但央行在紀念鈔發行前和發行中的種種表現,恰恰與“透明、公平”都沾不上邊。
對于央行來說,此次紀念鈔發行的不透明和造成亂局,是一次典型的信任危機。此時的央行,應該拿出危機處理的誠意和效率,向全國人民道歉,尋求大家的諒解,彌補自身信用的損失。遺憾的是,央行只是拿了“對民眾奧運熱情估計不足”這樣輕飄飄的理由來搪塞民意,權力如何傲慢?這就是最好的注腳。(趙勇原題:對民眾熱情估計不足?央行說辭太輕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