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8春季拍賣的中國書畫市場到底怎么樣?
二、為什么越是天價成交,猜疑、謠言越多?
三、什么樣的拍品最搶手?
四、古畫還能火多久?
五、《石渠寶笈》以外,什么樣的古畫更有市場收藏潛力?
六、古畫市場真正的“漏兒”在哪里?
七、為什么齊白石、傅抱石總能創高價?誰是中國近現代書畫真正的“績優股”?
八、為什么當代水墨畫會出現大的滑坡?
九、為什么說“現代拍賣”理念已經開始成為未來拍賣公司發展的主流意識?
十、春拍塵埃落定,秋拍將會怎樣?
一.08春季拍賣的中國書畫市場到底怎么樣?
這是所以從事、研究、參與08春拍人們共同思考的問題,也是必須要回答的問題。在筆者看來,08春拍值得關注、值得反思、值得探究。
為什么說值得關注呢?畢竟這是奧運年的春季拍賣,藝術市場內外人士,人心向好,想象往往優于實際,期望值也更是大于實際。那么藝術品市場的現實狀況是怎么樣呢?
1.新資金、新買家近入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藝術品市場的“原力”經過非典過后近五年的燃燒,揮發待盡。從拍賣臺上望下去,大都還是熟面孔。車要加油,人要充電,藝術品市場沒有或缺少新鮮血液,恐怕前途維艱。
2.貨源相對越來越少。
這個市場的規律是,市場越是疲軟,好貨就越沉淀。現在市場中持貨人商品的進價往往比市場定價要高出許多,與其說是奇貨可居,不如說是“無可奈何”。心中期待的“似曾相識雁歸來”還不到時候。
3.新觀念、新人才的匱乏。
中國藝術品市場從朵云軒的首場拍賣到現在已經有16個年頭了,整個市場不可謂不發展,成績不可謂不斐然。但是業內有思想的人都清楚,這個行業還是中國所有行業中的“小豆芽”。當今中國的社會精英大都在金融、地產、IT等高端領域。拍賣業的這二十年來,幾乎沒有超級人才的進入,更不用說先進文化和先進觀念了。劉禹錫有詩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如今,過盡千帆皆不是,病樹前頭春尚遠。
4.大公司在賺錢上滿缽滿盈,但大公司缺少大公司的風范。相反,許多小公司確有著無盡的潛力。
前數月,中央電視臺播放《大國的崛起》其中有句臺詞頗讓筆者有所觸動:大國要有大國的責任,大國要有大國的風范。看看我們這個行業的前輩們,風范在哪?責任何為?最起碼他們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貢獻與責任應當與之公布的“成績”相去甚遠。
某日,筆者參加某大公司的常規拍賣,還沒進門就聽一東北口音的人在打電話說:“那東西我看不好,您也買嗎?……公司道是能開證書……好吧,買完開證書給您……,送禮小心點,以后賣錢不好整。”莎士比亞劇作《哈姆雷特》:活著、還是不活,這是個問題……。大公司絕對死不了,但買了東西,拿著證書的人對這件拍品的“壽命”有多久,不知心中有多少底?
書畫這個行業有幾句經典行語:
1.買的沒有賣的精。
2.貨到地頭死。
3.買的好不好,賣時知道了。
瓦爾特說的更好:誰活著,誰就看的見。
歸結08春拍書畫市場:
亦喜——喜從何來?喜從買家變得明智的心態中來。春拍現場中,筆者看到,好東西、好價錢,過去那種“一分錢,一分貨;十分錢,買不錯”的混沌時代已經過去了。
亦樂——樂從何來?這個市場也有它相當成熟的一面。其實,這個市場從來沒有不好過,好東西從來就是好價錢,“青山不老,綠水常流”“東西夠寶,好錢不少”。細為天下寶物,無論身在何處,沒有什么“漏兒”可撿了。網絡太發達,信息太發達,錢太“發達”了。
亦憂——憂從何來?從那些為數不多剛進場就被弄得一頭霧水的新買家手中的“競投牌”而來。
這個市場培養個新買家難,培養個好買家更難,培養個堅持投資的好買家更是難上加難!
1.難在新進場的買家不知道應該買什么 ;
2.更難在好東西的標準不一樣,新買家不知道如何取舍;
3.難上加難在于隨著買家東西購買的拍品增多,顧問也多了,消息也多了,導致買家的心思也就多了,一不留神,“掛了”!永遠不再進拍賣場了。
亦嘆——嘆從何來?從中國經濟的大環境,世紀藝術市場的客觀規律而來,嘆是感嘆之嘆。國家這么好的大環境,藝術品市場沒有理由搞不好。
十年前,拍賣場上出現一件百萬級的拍品就掌聲雷動了。現在,上千萬的拍品也不足為奇。
|
二.為什么越是天價成交,猜疑、謠言越多?
歸根結底是“誠信”問題。
藝術品市場終究是靠“牌子”來“安身立命”的。而“誠信”就是企業生存的“命根子”。
自古“謠言止于智者”,“智者”先“知”者也。
其實,藝術品創天價是天大的好事。但往往創天價者,只知“創天價”之其然,卻不知“偽天價”之所以然。在真實成交這個概念上,市場考驗的不僅是道德尺度,還有一個責任的尺度。“爾曹聲與名俱減,不廢江河萬古流”。真不知再有幾年,一些公司不在的時候,那些勤勤懇懇創業的年輕人們,有誰來為他們收拾“青春的殘夢”。
有時候,人為一個善意的謊言而活著,可能是為追求一份愛情,但是為了愛情而說謊,絕對不是善意的,更得不到幸福。
三.什么樣的拍品最搶手?
專場、名家專場、名家名作。王大山收藏書畫、黃苗子藏畫專場的成功拍賣就是例證:榮寶齋老經理王大山收藏中國書畫專場100%成交。黃苗子迴風宦書畫存珍書畫專場93%成交。
原因:
1.拍品來源清晰。
2.收藏人德高望重。
3.拍賣公司重點宣傳,精心組織、策劃。
4.買家買的放心。
5.征集拍品難度大。
四.古畫還能火多久?
筆者認為:永遠!
理由:
1.中國是文明古國,中華文明的傳承中古代書畫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發揮了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
2.物以稀為貴,“開門見山”的古畫越來越少。
3.古代書畫鑒定家相繼離世,有傳承、有記載的名家力作一定會受到行家追捧。
4.各級別國內外的美術館對中國古畫均有征集,中國古畫是世紀級的藏品。
五.《石渠寶笈》以外,什么樣的古畫更有市場收藏潛力?
筆者認為是:宮廷畫家。
我說這話不是否認石濤、八大等真正偉大的畫家,而是就藝術品市場而言。
理由:
1.宮廷畫家是由歷朝歷代的民族文化藝術精英組成,個個身懷絕技。
2.受到帝王重視。
3.作品流傳清晰,著錄明白。
4.技法高,不易模仿。
5.用料講究,民間不易得,做偽難。
6.市場基礎穩定。
六.古畫市場真正的“漏兒”在哪里?
宋元時代的作品。
此類作品每場大拍、小拍總有發現。但因無款,可靠資料不充分,往往被買家看到也不敢下狠手。據學者估算,民間收藏宋元的古代書畫作品,不會超過500件。這些作品的文化價值潛力很大,如若遇見有心之人(當然是有學養之人),好畫自有它的歸宿之所在也。
|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